给“科普类”语文课堂装上探究的翅膀
2011-12-29郑长虹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1年11期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是四年级上学期一篇介绍现代高科技的说明文,也是一篇科普读物。课文通过对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与人们关系的详细介绍,让我们了解到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及科技的迅猛发展。文本最鲜明的特点是:语言浅显易懂,同时运用了一些形象化的比喻,如“‘国际互联网’就像包住地球的‘大网’”,又如“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大网”非常生动地把连接亿万台电脑的无数有形和无形的线所形成的一种网状结构表现出来;而“地球村”则表明国际互联网使世界各地人们之间的沟通就像生活在一个村子里那样容易。这样用形象化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科学知识的方法,值得我们欣赏借鉴。
笔者认为,科普类的说明文,对中高年段的学生来说浅显易懂,教师如果没有“求异”的设计,只是按常理“出牌”组织教学,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这类型的文章往往需要我们在课堂伊始就出“奇兵”,以精妙的导入抓住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学《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我就安排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一)导入出奇制胜:
师:同学们,今天带领大家认识一种网。(板书:网)
师:你知道网吗?谁说说看。
生:捕鱼的网。(有各种各样的答案)
师:今天的网,不是捕鱼的网,而是——(板书:互联网)
师:你能用一个词语告诉我,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吗?
生:奇妙。
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