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11-12-29王功亮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1年11期
古人曾说过:“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学生有了“问”的习惯,也就有了独立思维的能力,而具备独立思维能力是一个人形成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语文课程标准》也说:“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如何培养学生敢问、乐问、善问的能力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的教学体验来谈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和谐课堂,使学生敢问
营造和谐课堂,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供良好的生成环境,让每个学生都有心理安全感,是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关键。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态要亲切自然,要尊重学生的意见,要热情鼓励、积极启发引导,防止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紧张、局促不安的心态,让他们有足够的心理安全感。如在《游天然动物园》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营造更好的课堂环境,可以以放映《动物世界》影像片段,或者动物图片的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影片和图片中感受自然,同时减轻心理负担。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说出课文中没有提到的动物,让学生以一种宽松的学习方式来参与课堂。
当然,引导学生的参与,还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发现、提出自己的问题。这需要教师在和谐的课堂环境下,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都去过动物园,说说看你们看到的与天然动物园有什么区别?”学生自然会发现天然动物园更适宜动物的生存,于是,有的学生就会提出:“那我们为什么要建人工动物园呢?”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全班谈论,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抓准有效问题,使学生想问
让每个学生都乐于提问,是问题意识教学的基本目标。但是,我们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不是教学的根本目标,也不是学生学习的根本目的。问题的提出很重要,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有时候学生的问题往往只停留在知识的表层,对此,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并解决深层次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并提出科学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如教学《游天然动物园》中“那我们为什么要建人工动物园呢?”的问题,教师可以深入进行教学,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以写小作文或者建议的方式,找出自己认可的原因,接着有根据地提出解决的策略。尽管在这过程中,学生针对“如何把所有的动物园建成天然的动物园”的建议和意见并不切实际,但是这样的问题解决意识却是弥足珍贵的。又如在《谈礼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为什么存在不讲礼貌的行为?”的问题之下,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让学生有条理地根据存在的问题,写出解决的对策,以此强化学生对“礼貌”的认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三、提炼重点问题,使学生善问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一旦学生的质疑欲望被激发,或者只要让学生质疑,学生就会提出许多问题,有的问题还毫无价值。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办?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时,学生提出了几十个问题,教师是这样处理的:“同学们,你们一节课发现了这么多问题,真了不起。但是问题这么多,该怎么解决呢?老师真没有办法,谁帮我出出主意想想点子?”有的学生提出,围绕问题阅读课文,一个个解决。教师说:“这么多问题一个个解决,时间来不及,这只能算是个铜点子。”又有学生提出,把问题分给几个小组,每小组讨论几个问题,然后再集中解决。教师高兴地说:“这个主意不错,分工合作,能提高效率,但还不能算最好的点子,是个银点子。”这时,一个学生说:“挑出几个重点问题讨论,重点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也就解决了。”教师热情地握住这个学生的手说:“抓重点、抓要点,这是一个金点子。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么多问题中,哪些问题最重要?大家分小组讨论讨论,找出主要问题。”经过讨论,大家认为下面三个问题比较重要:1.天游峰石阶这么多,扫起来很辛苦,老人为什么不觉得苦,说得那么轻松?2.这个老人年纪这么大还要工作,为什么不回家享清福呢?3.为什么作者说过了30年再来看老人呢?老人能活到100岁吗?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到,教师要学生找重要问题的过程就是提炼、梳理问题的过程,出主意、想点子就是解决问题的策略,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学生的质疑,不是要不要提炼,要不要梳理的问题,而是怎样提炼,怎样梳理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保证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同时也要使学生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提问方式来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并让学生在问题提出后,有效地进行新的探索,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