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2011-12-29李齐玲
语文教学之友 2011年5期
从教以来听过许多课,我发现评课意见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怎样去听评他人的课呢?怎样能在众多的评课意见中,提炼出对自己有益的内容呢?我认为,听课、评课就像给人针灸,找准穴位很重要。就此,谈谈我的几点愚见。
一、教材解读。授课者面对教材,就像一个巧妇面对食料一样,首先是准确了解,然后是系统把握,最后是独创处理。准确是指要准确解读和把握每课的重点、难点和特点;系统是指授课者有意识地建立起每学期、每册书、每单元的知识网,一篇课文是网络中的一个部分,要注意知识点的前后照应关系;独创是指在准确、系统的基础上,敢于突破教参、专家的意见,保持思维的独立性,勇于对文本进行创新的解读。只有对教材深入理解和把握,才能参悟出教材的“神”和“美”,才有可能把语文课上得有重点、有针对性、有深度、有时代感。因此,授课者对教材解读的准确、系统和独创,反映出授课者对文章理解和把握的水平,是听评课时所要关注的第一步。
二、 “准备”学生。一个教师,即使语文素质再高,如果缺乏对学生准确、适时的了解,是无法上出高效的好课的。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区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只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水平和学生可能发展的水平,才能着手进行有针对性和目标性的教学设计,才能营造真实、高效的课堂。
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实施之前,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对教学活动的组织进行的决策,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施工蓝图”。教学设计的目的一是落实教学目标,二是发展学生的智能。好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层次明确、匠心独运、深入浅出。既能引领着学生不断突破最近发展区,又能唤起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样的文章教学设计可以不同,但检测教学设计成功与否的标尺是固定的。教学设计展现着教师的个性和教育智慧,是最容易引起听课者关注的穴位。
四、师生沟通。语文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课堂教学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因此课堂上师生沟通是否平等、自然、流畅、互动,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师生沟通的特点反映出教师是否吃透了新课标的精神,是否尊重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人格。新的历史时期,语文教师再不能做课堂的控制者和绝对权威了,因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既能娴熟运用语文知识,又具有平等、探究、创新精神的人。
五、引申拓展。语文是一个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因此,对于一篇课文,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入”更要引导“出”。语文教材深刻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也应受到精美文章带来的思想、审美、道德的熏陶。好的课堂,在语文知识学习之外,还会有思想的启迪和人文美的点染。
以上五点是我听课时喜欢琢磨的“穴位”,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听课、评课,学习借鉴他人的长处,避免他人上课暴露出的问题,用心巧学,受益良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作者单位:深圳南山区
月亮湾深大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