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调的处理
2011-12-29陶江虹
成才之路 2011年11期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色调的形成、颜色的组合基本调子及观察方法,使学生处理好画面色调。
关键词:色调;光源;色相
每幅画中的色彩旋律和韵味,完全有赖于色调的统一将它表现出来。一幅画色彩的好坏,主要是看其画面色调是否统一,是否突出主题。因此,在绘画中,画幅上的色调处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色调的形成
色调,是色彩的调子,也就是色彩的一种倾向性。色调是一种独特的色彩形式,它对于表现绘画主题的情调意境是不可缺少的。画面色调的形成,来自生活和自然界。但不是自然主义的描摹,也不是作者主观臆断的偏爱。绘画的色调,比自然的色彩更加概括、更集中、更强烈。它们是依据被描绘物所处的光源、气候、时令、环境或为创作内容需要而确定的,是由一种或几种主要色彩所组成。形成色调的关键是光源色的变换。在一定明度、色相的光源色照射下,各种物体表面都笼罩着统一的色彩倾向,这种统一的色彩就是色调。所以在写生、创作中捉摸画面色调时,就一定要学生首先明确把握光源的色相和明度。在色调上,有原色调、间色调、复色调三种类型,在明度上分为亮调、灰调、暗调三种,在色相上有红调、黄调、绿调、紫调、蓝调之别,在色性上有冷调、暖调、中性调的区分等。
二、色调的掌握
在色彩基础练习中,从静物到风景,都要树立色调这一概念。把握画面色调时,学生常常出现两种不良倾向:一种是片面强调色彩的对比、变化,使画面花乱,不统一,没有一定的色彩情调;另一种是过分强调色彩的统一、谐调,而使画面色彩平淡无对比,色调变成了单调,甚至将彩色画画成单色画。造成两种倾向的原因是由于不懂得把握色调,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色调所致。
要想掌握好画面色调,首先必须知道颜色的组合基本调子。哪几种颜色是属于某一主色的色组,也就是说用哪几种颜色组合在一起形成什么色调。一般来说,用红、橙、紫、赭等色组在一起为红色调,用黄、橙、绿、赭等色组合在一起为黄色调,用兰、青、紫、赭等色组合在一起为蓝色调。其原理就是其主色(如红、黄、蓝三种色)与类似色的关系。例如,在黄色调中除黄色之外,橙中有黄、绿中有黄、赭中有黄,黄色贯穿其中故而成为统一的色调色组。总之,用一主色和含有其他成分的其他各色组合在一起,则可以形成一个基本色组。但这并不是说一定是在每块颜色中夹杂一点主色调的颜色,就是色调统一。这只不过是说明色调的基本颜色的组合。另外,赭色能与任何色调的色组组合,因为赭色含红、黄、蓝三原色的成分,放在哪一色调中,就被哪一色调所统一,是一种随调而转,灵机应变的颜色,在色调中被称为原色。当然,其他所有的复色都是原色。
在写生时,要掌握好画面色调,还应该感受和分析对象的颜色,要抓住总的色彩感觉和光源色的明度和色相,也就是要抓基调。看其光源色所形成的色调在明度上是属于哪种调,在色相上是属于哪种调,在色性上是属于哪种调。当光源色倾向不明确时,色调则以物体固有色的冷暖倾向为依据。如同在漫射光的照射下,草地是绿调,秋收是橙调,海面是蓝调等。一般情况下,朝霞与晚霞所形成的色调较明确,色相偏红或橙,作画时略加强红而暖的感觉,气氛就被抓住了。而中午左右的阳光偏白,此时画面的色调明而暖,但画面调子的色相也是以固有色为转移。当我们观察自然景象时,由于季节、气候、时间、光线、地理环境的不同,所感受到的色调是千变万化的。以季节来说,春季的嫩绿调、盛夏的浓绿调、秋季的橙调、冬季的灰调,各不相同。以气候区分,晴天阳光灿烂的暖调,阴天阴沉灰色的冷调,雨天朦胧的蓝灰色调,给我们的印象都很明确。
画面色调是整个画面色彩的统一倾向,要掌握画面色彩的统一倾向,就必须对客观对象进行整体观察,把对象作一整体看待。在观察对象色调时,要用眯着眼睛的观察方法看整体,这样可以省略琐碎,更明确地看到整体,看到大的关系、大的色调、色块和明暗关系。也就是说要眯着眼睛看色调,睁大眼睛看色彩。在统一的画面色调里并不排斥使用基调相对立的色彩,只不过使用对立色彩面积要小,并且尽量向基调靠拢。如一幅冷色调的画面,在使用其对立色暖色彩时,就应尽量选用偏冷的暖色,而使其与基调协调。
总之在色彩处理上,对客观对象的色彩要采用概括、取舍、夸张、调整等艺术手法,使它们既对比变化又统一协调,使其突出重点,加强对比,表达一定的环境气氛,让色彩达到统一色调,具有生动性和真实性。
(衡阳幼儿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