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途径初探
2011-12-29董慧菊
成才之路 2011年11期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倡导新的教学方式。以新课程改革为切入点,立足于高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进行了探讨。
一、提倡教师创新,引发学生探真
教育创新的主体是学生创新,但学生创新的火种,却需要通过教师创新来点燃,大胆地提倡教师创新,播下教师革新的种子,才能引发学生探真的兴趣,收获学生创新的果实。
1. 构建有趣的实际背景
任何政治理念的提出,都不是凭空出现、强加于人的,“政治是自然的”“它实际上是水到渠成、浑然天成的产物,不仅合情合理,甚至还很有人情味儿”。细细品味之下,通过问题、活动、游戏、典故结合声光图像等多种形式,“自然”和有“人情味儿”地构建新的有趣背景或展现其原有历史风貌,可较好地将学生引入政治殿堂,使其自然地接受和消化新知。
2. 优化知识的生活链接
学生最大的困惑并不是如何学好政治,而是不知道学了政治究竟有什么用?其实,政治与生活密切相关,若能将生活问题引入政治课堂,并用政治知识加以解决,这将起到以“生活”点燃课堂“活力”的良效。
二、鼓励学生创造,开发学生潜能
1. 不吝赞美,张弛有度
教师不应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但要注意“度”的把握。不表扬,会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但赞美得过火,却反而显得浮夸、泛滥。因此,恰到好处地拿捏个中分寸,使学生自信、自豪,但不自傲,甚为关键。
2. 鼓励创造,兼重逻辑
不能片面地强调创造,也要注重思维的逻辑性。有人认为:“创造就是要摒弃逻辑的枷锁,让思维在自由的天空翱翔。”此观点我认为不妥,创造和逻辑就好比人的左手和右手,看似独立,其实却血脉相连,思维的逻辑性既是创造性爆发的导火索,也是对创造果实进行检验的准则,因此,我们必须创造与逻辑并重,让“思维的天马”插上“逻辑的翅膀”,学生才能越飞越高。
三、感悟编者创意,培养学生思维
审视近几年的高考政治,不难发现,命题专家们正致力于研制一系列新颖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新型考题,如探究题、开放题、信息迁移题、组合题等。高考政治试题正经历着一个从“知识立意”到“问题立意”,再发展为以“能力立意”的过程,目的是突出考查学生的能力,并发掘学生潜能,以符合新时代的人才要求,但千变万变,本质不变。
1. 感悟创意,转变理念
在新理念的方针指导下,新题型难度并不大,只是年龄和心态决定了学生在面对新事物、新概念时,或多或少都有一点畏惧,因此我们要感悟编者的创意,转变学生的理念,排除学生对新事物的恐惧,树立他们战胜新题型的信心。
2. 细化点拨,培养思维
新题型由于“新”,就注定政治的本质隐藏得更深些,学生的主体探究也就容易陷入困境,此时,借助教师适宜的点拨,通过暗示、诱导、逆向启发等多种手段,将可破除阻碍,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提倡教师创新、鼓励学生创造、感悟编者创意”三条策略,将可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完善教师的个性特长,有利于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从而课堂教学也将由此而勃发出新的活力。
(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