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批改方法探究
2011-12-29陈秀君
成才之路 2011年11期
摘要:作文批改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手段,本文根据教学实践探讨了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培养学生参加作文批改的一些有效方法。
关键词:作文能力;评改方式;小组改;批改效果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与说话完全一样,作文就是说话,用笔来说话。作文做人,教文育人,是作文教学中必须坚持始终的原则。”“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好文章不厌百回改。”就学生的习作而言,“改”文章的主体是谁呢?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批改的能力。
文章只有在不断的修改中才能得以完善,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只有在不断的修改中才能得以提高。学生参加作文批改本身就是一种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方式。就这点,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感觉效果良好,很想与同行们交流。
一、选择有代表性的习作批改
教师可以提供样本,组织学生围绕评改要求集体评改文章,使学生明确教师的要求在文章中是怎么反映出来的,从中可以看出什么规律。范文应选那些在遣词造句上问题不十分突出,在体现要求上较差、在此次习作问题中有代表性的文章,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把精力集中在理解、体会教师的训练要求上,便于引起学生联系感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批改习作。
二、培养学生合作批改作文的能力
学生合作批改作文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是提高学生作文兴趣和作文能力的重要手段。我认为小组合作批改作文的方式行之有效。
小组批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作用和主体作用,小组内学生有上、中、下三类,教师指定组长负责。每组发放一篇相同的文章,在一定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批改任务。批改完成后,教师可提供一个批改的示例,让各小组参照比较,从中发现问题。
这种方式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起学生“为师”的欲望,引发作文批改的兴趣,并出示自己创作中的部分手稿,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气氛。这样的小组互批互改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互相学习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这种角色互换,还可以使他们切身体会到批改文章的甘苦,进而更加尊重教师的劳动。
三、采用各种手段,注重批改效果
教师采用各种形式向全体同学展示学生个性化习作,可提高批改效果。
(1)朗读讲评,小组内派代表朗读,即朗读学生的优秀习作、精彩段落、生动语句,多表扬多鼓励,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2)注重评后工作,可以利用校园广播展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总之,作文批改方式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不是孤立的,作文批改可根据批改的目的进行优选,灵活使用,综合运用。新课改对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师可以放开思路,大胆实践。只有积极探索,勤于实践,才能找到更有效的路子,使作文教学变得充满活力和情趣,使新课改收到预期的效果。
(滦县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