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体会

2011-12-29余婧

成才之路 2011年11期

  新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强调的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即研究性学习。要把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带进课堂,指导教学、培养人才,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对学生、教学工作、教学评价都要有一个新的认识。
  一、数学课堂是活动的课堂
  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理念认为,数学学习是现实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形式。在新课程中,每个知识点基本贯穿在一个现实情境中,注意突出知识的实际背景和知识探究过程,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立足社会需求。力求学习内容生活化以及学习过程经历化,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特别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七年级上学期,应用题中的行程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解决好这一难点,我把校运动会上两学生争夺1 500米长跑比赛冠亚军情节,让两个同学演示追及问题和相遇问题的全过程。学生亲自经历在静态中研究动态问题、在动态中找出静态规律的研究探索过程,明确了行程问题的内涵,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注重学生动手训练
  现代教学论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的确,思维往往从人的动作、活动参与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理解、掌握新知、应用新知。
  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动手操作,教学中,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学生绝不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要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让学生体验数学结论的来历,在操作过程中获取解决问题的经验。例如,教学立体图形这一节课时,由于它接近于实际生活,在了解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上,可以让他们自己总结、交流他们对立体图形的感受,自己动手制作熟悉的立体图形,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利用丰富图形构造生活实景。这样避免了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记忆的现象。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三、挖掘学生的潜能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新课改的要求,整个初中数学教学都是在进行初步的探究性、创造性教学活动。特别是新增“课题学习”这一内容,更是一个实验、探索、交流的过程,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由此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因此,我认为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从学生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出发,提出思考的途径,随着学生的思路层层递进,把数学条理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活泼多变,向学生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又可服务于生活实践的道理。
  (遵义县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