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体育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1-12-29熊燕

成才之路 2011年11期

  新课改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寓教于乐,其意义深远,是教育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体育课是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学,既有课堂教学还有课外活动,如何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效果和效率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学生主体地位的构建
  在初中体育课中实施主体性教学,必须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其实质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立性,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教学民主;帮助学生掌握体育学习与锻炼的方法,加强对学生体育实践能力和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多维目标和体育健身项目为主的教材内容,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因此,应改变简单模仿、机械重复、测验考查等这种学生离开教师就不会锻炼的模式,采用友伴分组,自由结伴的组织形式,比如友情组合、能力组合、互助组合、兴趣组合等。形成共同的、开放的,包括学习目标和资源共享的相互依靠的关系,这种合作不仅能促进知识技能的学习,而且有利于目标分享、信任与责任感等方面的社会学习体验,有利于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
  三、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前提条件。所谓“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只有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创造一种自由、宽松的民主气氛,才能使学生学得更轻松、更主动。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他们需要从老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特别重视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采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架起了师生间感情的桥梁,在情感上为学生“减负”,使学生在平等、民主、宽松的气氛中轻松、愉快地学习。
  四、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无处不在,转化学困生是体育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教学中,教师不能埋怨他们,要鼓励而不能挖苦,要关心而不能歧视,要爱护而不能打击。当学生胆怯时要安慰他,当学生没有信心时鼓励他,当学生遇到困难不能克服或不想克服时要帮助他。因此,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为了使所有学生都感到学有所得,又照顾到个体差异,我把教学计划作了调整,由接受能力快的学生带领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同学,采用“一帮一”的方法,这样既保护了后者的自尊,又不挫伤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武汉市关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