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彩初中数学课堂探析

2011-12-29武勤英

成才之路 2011年11期

  《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本文从精彩的初中数学课堂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产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课堂问题设计要有坡度,一般知识点,集体过关,而其中蕴涵的难点,自然给优等生挑战。如已知直线y=kx+b经过点(9,0)和点(24,20),求k,b的值。为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与它的图像之间的关系,并巩固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方法。教学时可把原题拓展,设计成有层次的题组。如个人问题、同伴问题、小组问题、班级问题(内容略)。
  这样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课堂内容分为四个层次的问题,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智力潜能,体现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从而使数学课堂更精彩。
  二、搞活教材
  数学新课程实施的途径和主阵地是数学课堂教学。
  (一)导课
  导课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教师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
  (1)导课要有针对性。具有针对性地导课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在课堂教学导课时,教师态度、语言和蔼可亲,并把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贯穿其中,学生听起来一定能如入圣地般而流连忘返。例如,在讲“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时,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为例进行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等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这几组量怎么样?学生听到这里,就会有了探索的方向。
  (2)导课要有趣味性。具有趣味性的导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一堂课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并非为了引起笑声或耗费精力,趣味性应该是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的积极化。”
  例如,讲“角”时,引入趣味知识: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而精确的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丹顶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44′8″!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44′8″!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愉悦氛围中不知不觉进入了学习状态,唤起了学习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导课要有简洁性。具有简洁性的导课能够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这个见解是极为深刻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导课要精心设计,力争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来。例如,讲“圆”这一章时,教师可这样引入:(略)这种导课方法教师使用时要有根有据、实事求是,而且要选准内容,不宜经常用,否则就不灵了。
  (二)提问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数学课堂提问要注意“怎么问”的问题。
  (1)发问时机。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都可发问,但只有在最佳时机的发问效果最好,那么什么时候才是最佳发问时机呢?就是当学生处于孔子所讲的“心求通而未得,口预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的时候。此时学生注意集中,思维激活,对教师的发问往往能入耳入脑,取得良效。
  (2)发问对象。教师提问,虽然每次直接回答的只是少数学生,但必须照顾到学生整体。一般情况下可以先提问中等水平的学生,同时提醒全班学生尤其暗示差生注意听,等中等学生答个差不多时,再请优秀学生补充。切忌先点人后提问,更不要问优秀生、忽视中等生、冷落差等生,以免造成“少数人表演,多数人陪坐”的现象。
  (3)发问语态。教师发问时的语气和态度非常重要,如“你以为如何?”“你同意吗?”“你能告诉我吗?”必要时可将提问延伸一次,以引入“缓冲区”,获得更深对话的契机:“为什么要那样?”“你如何想起那种方法的?”如果再加上点鼓励和期待,如“不错”“太棒了”“很好”“有进步”“不要慌,慢慢来”。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更精彩。
  以上几方面,是我多年课堂教学的总结,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待于我们继续探讨。
  (内黄县高堤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