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如何做到“先声夺人”

2011-12-29朱元军

成才之路 2011年11期

  高中数学如何做到先声夺人,一开始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的差异及课的类型、教学目标各不相同,导入的方法也没有固定的章法可循。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几种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开门见山
  教师可开门见山的点出课题,立即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用单位圆中的线段表示三角函数值”一节时,教师可作如下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三角函数的定义,每种三角函数的数值都是用两条线段的比值来定义的,这使我们在应用中带来诸多不便,如果变成一条线段,那么应用起来就会方便得多,这节课就来解决这个问题:用单位圆中的线段表示三角函数值。”这样引入课题,不仅明确了这堂课的主题,而且说明了产生这堂课的背景。
  二、讲故事
  听传说、讲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这是由青少年生理、心理的特点所决定的。上课开始,一则美丽的传说,一个动人的故事,会使他们很快安静下来,从而使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例如,讲授“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时,就以18世纪的大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入题。由于这个故事学生都很熟悉,就请了一位学生来讲:有一次,高斯的小学老师想考考学生,就让学生算“1+2+3+…+100”。一会儿,高斯就举手回答:“5 050。”老师大吃一惊,就问他为什么,原来高斯以首尾两数相加为101,共有50对,结果自然是101×50=5 050。在学生觉得很有趣味的时候,我接上去:“这种思想方法充分体现了等差数列求和的思想方法。今天,我们就来推导公式,用理论来说明问题,比高斯更进一步,怎么样?”学生马上进入思维的积极状态,跃跃欲试,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大大提高了求知欲。经过引导探讨,学生较容易地掌握了数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得出了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三、创设疑点
  有悬念才有吸引力。例如,讲立体几何“球冠”一节时,教师可如下设疑:“由三个平行平面截一个球恰好把球的一条直径截成四等分,试问截得球面的四部分面积大小如何?”教师留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观察议论,学生一般猜测两头面积较小,中间的两“圈”面积较大。教师这时却肯定地说:“这四部分面积是一样的,都是球面积的1/4!”又说:“这难道可能吗?两头看起来确实好像小,中间的圈要大,可是它们的面积相等却是事实!让我们来学习今天的内容:球冠。”通过这个内容的学习,学生自己就可以解开它们的面积为什么相等的谜。学生带着这个疑团来学习新课,不仅能提高注意力,而且这个结论也将使学生经久不忘。
  总之,导入方法的运用要因人而宜,要因教学内容而宜。灵活掌握导入技能就像要灵活运用写作手段一样,引人入胜是最基本目的。新颖有特色的导入方法常能营造最佳教学心理环境,常能改变学生上课的状态,使更多的学生进入积极的心理状态,提高上课效率,能使学生乐在其中,把数学学习看成是一种乐趣,从而使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了充分的保证。
  (贵州省铜仁地区民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