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
2011-12-29吴红香
成才之路 2011年11期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利用化学史创设情境
化学的历史是一部化学方法和化学智慧的历史,化学史上那些著名的实验和发现实例,是教学情境设置的优质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一些名人逸事、历史故事,再现科学家的探索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原子结构”部分,教师提供以下史实: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在19世纪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物质是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同种元素的原子性质和质量都相同。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对化7HNHQMlLdfxThUvLMcm6sA==学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现代的观点看,道尔顿学说中的三个主要论点却都是错误的。道尔顿是学生在初中化学中接触的著名化学家,他的观点怎会有错?现代的物质结构学说又是怎样的?学生的求知欲望由此得到激发。
二、通过小故事创设情境
故事和传说都是青少年喜闻乐道的,上课时,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美妙的传说,会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
例如,学习化学式这节内容时,化学式一直是学生感觉比较难学、比较枯燥的一个知识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可以给学生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现在流行买外国服装或布料(带英文),而有的人对分子式和英文分不清,也去买了一块印有“NH4HCO3”的布料,做了一件上衣,恰好在背后。有人看了讥笑他,他还搞不清是怎么回事,还说“笑什么?”同学们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让学生在思考中去体会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与课题有关的谜语创设情境
在化学教学中恰当运用谜语,将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猜谜活动中,开阔视野发挥联想、启发思维,陶冶情操,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例如,学习水时可以给出这样的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这个谜语儿童化、有趣味,学生们爱听,同学们猜谜、激趣,创设情境,增加他们对于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
四、通过调查与实践设置情境
利用学生的实践活动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建构任何知识都必须从感性认识开始,化学知识和社会生产、生活密切联系,有丰富的素材,教师可以联系客观实际,用强烈、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爆发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十分注重学生自身实际和实践活动。
例如,在学习“水的净化”这一课题时,联系我们身边的大小河流已受到污染,那么我们的自来水厂是如何净化水的呢?让学生带着要探究清楚这一过程的问题,亲自到自来水厂参观与调查,发现“水的净化”的全部过程,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教师应给学生一个怎样的支点呢?我想这个支点应该是一个良好的情境,一个诱发学习思维的空间!
(唐山市丰南区柳树0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