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阅读教学的几点体会
2011-12-29康丽艳
成才之路 2011年11期
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承担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塑造学生心理品质、为写作实践奠定基础等多重任务。所以,语文教师应十分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我认为,阅读教学是灵活机动的师生互动活动,除了紧紧依据语文课本之外,也要在生活、社会等方面学习,注重语文的人文性,尽可能多地利用文学和文化资源,完善学生个性,健全学生人格。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阅读教学体会。
一、开学初,建立常规,规范行为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自然。因此,在新学期开始之际,我就首先制订常规,规范学生的阅读行为。如规定学生阅读一篇文章至少要读三遍:浏览、略读、精读。要求学生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加强课外阅读,每学期至少读五本书,可读教师指定的读书篇目,也可以学生自由选择有益的书阅读,写出心得体会。然后严格要求学生坚持不懈地实践,重复练习,使正确的阅读行为得到强化,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我在教授《月亮上的足迹》时,先布置学生课外阅读了杨利伟等人的先进事迹以及发射神舟五号、六号的资料,课上又播放了当时盛况的视频,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学好本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我又根据语文课的特点,抓好“整体——部分——整体”三个环节。
如我在教学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就先从文章的结构入手:让学生根据过渡段把文章分成“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这样安排,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热爱和眷恋,对“三味书屋”枯燥呆板的生活的厌恶之情。
三、综合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加大阅读教学的深度和宽度
现在,学生们见多识广,平庸呆板的教学必然提不起他们的兴趣。我认为,加大宽度和深度是语文阅读课走出“老师难教,学生厌学”境遇的最好办法。
如我在教《白兔和月亮》时,除了让学生掌握了必备的语文知识之外,我又设计了一节综合性学习课:让他们课外广泛搜集资料:(1)名人、伟人正确面对财富、名利的事例;(2)古往今来不能正确面对名利的人和事;(3)你自己曾经遇到的这类事以及当时你的处理办法;(4)现在学习了课文,掌握了寓意,在遇到类似的问题你会怎么做等。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兴趣盎然,积极投身到这次活动中来。在搜集中、在交流中、在辩论中,对于财富和名利的问题同学们有了正确的认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学会了更好地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有法,但是教无定法。以上仅是本人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初步体会。我相信,只要我们扎扎实实地开展阅读教学工作,并在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必将迎来生机勃勃、繁花似锦的春天。
(迁安市迁安镇第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