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造性阅读能力四部曲
2011-12-29刘英
成才之路 2011年11期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量不断增加,教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职责也悄然变化。教师不再是学生信息的唯一来源,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信息,学生有大量的“间接老师”和“平行学校”。所以,当前教师的职责应是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风格。
然而长期以来,教师或受教参的答案、固定的教学方式的影响,限制学生的阅读自由;或过于强调阅读教法,而忽视个体的情感体验;或以群体阅读法代替个性阅读;或以作者的感受来人为提升学生的阅读领悟。在这种教学方法指导下,严重地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没有自己的体验,学生被动地阅读文学作品,没有丝毫的审美愉悦,实际价值不大。要克服这种现象,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侧重“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语文课程标准)。这里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谈谈自己的一点浅显的看法。
一、创造性阅读第一步:积累性阅读
实现创造性阅读要有足够的阅读积累,没有足够的阅读量难以形成熟练的阅读技能。因为创造性阅读需要一个学习、准备、酝酿、积累的渐进过程,它离不开积累。积累性阅读,又叫接受性阅读,是以接受新知识为目的阅读,旨在汲取读物中的知识营养,不断地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也就是“积学以蓄宝”的过程。
积累是创造性阅读的前提。欧阳修有诗云:“学既积于心,犹本之敷荣。根本既坚好,蓊郁其干茎。”清代法式善也有诗道:“读书如树本,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都道出了读书做学问要靠长期积累的道理。正因为如此,《语文新课标》在“理念”中特别强调语文应“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要求高中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在评价建议中多次建议重视考查“记诵积累的过程”,提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的总目标,而附录中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更是为了把积累性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创造性阅读第二步:理解性阅读
理解是创造性阅读的起点,当积累性阅读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教师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理解性阅读能力。理解是复杂的智力活动,也是阅读的核心。理解性阅读首先要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在通读的基础上感知文章写了些什么,初步了解文本的内容和表达,然后体悟和推敲重要语句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深入领会作者表达的观点和情感,最后把各部分的理解进行综合分析,结合作者的思想、时代,联系自己的体验、经历,达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真正深入地了解文本内容。
理解性阅读,要善于透过文字看到字里行间的潜台词,领会作者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例如,在《红楼梦》第一回中曹雪芹就感慨,“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宝黛的爱情故事,只是“假语村言”的表面文章,作者借此演绎的封建末世悲剧,内涵极其复杂,读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今仍有争议。如果只是浅尝辄止,就难解其中的真味。所以像《红楼梦》《阿Q正传》这类内涵深厚的作品,只有在具有相应的阅读积累的基础上,才能理解作者真正的本意,而且随着读者年龄增长、阅历丰富,会有更深切的体会。这也说明理解性阅读不仅需要具备语文知识,需要具备一定的自然、社会知识,更需要读者的理解、体悟。当然积累性阅读的基础打得越扎实宽厚,理解性阅读水平也越高。而理解性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又决定学生能否进入创造性阅读的关键。
三、创造性阅读第三步:辨析性阅读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感情体验”“对文学作品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但是由于时代的隔阂,思想的深刻,造成学生理解上的诸多困难,这就要求教师立足于课本,联系生活,有创意地引导,以自己的理解去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好的教师应带领学生走出文学作品,根据学生积累和理解的深入程度提出带有启发性的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感悟,进而对文本情境产生情绪体验。
四、创造性阅读第四步:创新性阅读
创造性阅读的最终实现,是对文本内容和形式进行肯定,阐释和补充,也是对文本内容和形式的否定、反驳和匡正,所以说创造性阅读的思维特征是独特性和批判性。
当代文化语境庞杂纷繁,它对正流思想与理想信念产生了重大的冲击,使我们的阅读面临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挑战。但当代文化语境的多元化、民主化,以及它的宽容、开放的性质,又给了每一个阅读者自由言说的权利空间。创造性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就是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对文本情境产生的“独特体验”。这“独特体验”是对文本材料的真实感受,不是揣摩老师的心理所想,盲从跟从,人云亦云,机械照搬照抄教学参考书上的标准答案。尽管对教材理解深浅不同,价值内涵各异,个人认识程度有差别,只要所说的是自己真实的想法,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不仅是对文本的理解,更是一种积极思考,产生真正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认识,这将有助于人的个性化产生和形成独立的人格。
积累、理解、辨析、创新是培养创造性阅读的四个步骤,他们循序渐进而又相辅相成。古代著名教育家孟轲主张,读书学习必须在“自求”“自得”上下工夫。“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俺,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责取之左右逢其源”(《离娄下》),意思是说,读书深造的方法,在于经过自己独立地刻苦思考去“自求”,只有提高自学能力才能“自得”。而这样得来的知识能变成自己的血肉,达到取之不尽的程度,才能融会贯通地运用,进入左右逢源的境界。创造性阅读旨在让学生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实现“有创意的阅读”。
(赣州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