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有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11-12-29秦菲菲
成才之路 2011年11期
中职招生规模的扩大,升学政策的调整,学生的层次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在学生的起点低,文化基础普遍不扎实,学习兴趣不浓厚,势必给基础文化课的数学教学带来莫大的挑战。传统的数学教学已经跟不上步伐。首先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中职数学一定要和专业整合起来,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唯有这样中职数学才能走出尴尬的困境。
一、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前提下,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生生多边活动的过程。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与“学”和谐统一的关键,是数学有效教学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不是教学的权威者,而是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与学生一起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和情感,与学生一起寻找道理,从而达成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同时,应采取“融进去、蹲下来”的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时引导学生参加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不断为学生提供参与和创新的机会,使学生敢于学,敢于与教师对话、交流。这样,学生才能放开心态、显现主体性,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也会随之提高。
二、明确教学的真正目的
数学教学,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最终能给人带来什么?是让学生会做几道老师讲过的题,还是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取高分?
这些都是应该达到的目标,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一种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入口,一种正确高效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一种能静下心攻克难关的习惯。知识都要忘记了,但一种思维方式、一些能力却留下来了。
数学是逻辑性非常严密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在做数学题的时候一定要严密,应做到“步步为营”“丝丝相扣”,每一步都要有公理、定理等作依据。我们在教学时不仅要注意让学生知道一道题的答案,更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达到一定的深度,要让学生通过题目的训练形成一定的思维、推理能力。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教学的根本不是教材,而是学生,因此,数学教师不应照本宣科,应善于驾驭教材,采用“宽基础、活模块、重应用”的教材体系。教材的内容不等于教学的内容,教师应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建构,并积极思考如何教的问题。应将教学内容由“形式化”向“现实数学”转化,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应做到立足教材、优化教材。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应将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生活实际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紧扣职业教育的核心,使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职教特色,为学生发展而设计。同时,还应整合教学内容,突出知识主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时调整学生生活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差距,将日常生活问题转化为教学资源,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有效发展,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讲解“数列的概念”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应对概念的引入作适当的拓展:一方面从研究数的角度提出数列的概念;另一方面从生活实际引入,如银行存款利息、购房贷款等,使学生对这些现象的数学背景有直观的认识,感受到“数列”研究的现实意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单从知识来看,数学枯燥乏味。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一张嘴”的教学方式,教师讲起来难受,学生学起来痛苦。其实数学又不乏趣味性,教师若以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尽量以实例为模型引入学习内容,以情境增强数学的应用性,并多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因此,教师尽可能结合本地、本校及专业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发生动有趣、切合学习内容的课例。同时,多运用多媒体教学和实物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教师应该主动地寻求与专业相关的数学问题,用与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背景作为数学教学的背景。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课教学中,经常接触专业学科中的问题,了解专业技能中需要的专业知识,熟悉专业问题解决中应用到的数学知识。这种形式,改变了传统数学教学的枯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锤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正视数学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厌恶数学,害怕数学,首要原因是缺乏数学意识。教师要按照学生的现实情形,实时调整教学内容,做到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培育数学意识。教学内容要让每位学生从分歧水平上能听得懂、做得了。课堂上、课余时,教师要不断地鼓舞激励学生、赞誉学生,辅佐学生战胜自卑心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动性,增强学生的信念和上进心。进一步在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上给学生教授数学常识,介绍学习数学的思维体例,使他们形成科学的、正确的数学观。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喜欢上数学、想学数学、要学数学,自觉地做学习的主人翁。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意识就会增强,他们会有意识地运用数学思维体例来解决一些现实问题,也会把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上去似乎与数学无关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六、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合理的评价策略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导向和调控的作用。要确定数学教学是高效还是低效或无效,就必须建立一套合理的评价体系。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考核方式合理则有助于教学相长。尤其考核的方式不能单一,仅仅从学生的分数成绩来评价不适宜,因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积累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加以量化。评价考核中,要多梯度、多标准,各专业有不同的考核目标,各年级段有不同的侧重点,同一班级也要有不同的层次要求。
总之,中职数学教学必须转变观念,由知识型向能力型和应用型转化,学生只有看到数学能够应用到专业以及实际中去,才能获得学习的动力,提高数学素养。所以中职数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且任重道远。而我们教师,更应该走在改革的最前沿,正视中职数学教学的客观实际,以扬弃的态度进行改革,结合所教专业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我们的汗水必定会得到回报。
(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