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课堂的艺术美
2011-12-29王强
成才之路 2011年11期
生活处处有美,艺术就是善于从生活中捕捉。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需要教师引导、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捕捉到美并产生对美的表现欲望以达到创造美的目标。
一、引导学生寻找美的旋律
兴趣是学生学习心理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它能够成为学习的直接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打开学生心扉、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也是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前提。因此,应从兴趣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优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美术教师要充分为学生创造机会并鼓励家长带他们的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美:和孩子一起看看蓝天、绿树、高山、大海,感受吹拂的风,奔流的水,轰响的林涛,无论是沙漠还是荒滩,无论是雪山还是草原,无论是大河还是小溪,都具有天然的韵味。现在有发达的传媒,可以看看外国旅游的风景片或浏览旅游画册,一起讨论这些国家的历史建筑、自然风光、民族服饰甚至饮食。家长和老师作为学生艺术路上的引路人,不仅在于送孩子进画室,更在于带着孩子走出画室。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美术教学既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同时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必然要求。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较而言,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实效性强,有省时、直观、灵活、生动、节奏快、容量大等特点。比如在以往的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资料来源往往局限于书本图片中,但那一张张小得可怜的图片使学生即使睁大眼睛也看不清楚。
二、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艺术美
课堂并非是老师的一言堂,因此老师的话不一定多,但要能给学生以启发和引导。老师就像是一位出色的演讲家,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言辞中透露着思辨与智慧,话语中体现着幽默风趣,语调中包含着抑扬顿挫。老师在主导教学时应努力营造出一种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繁重的学业中得以轻松地展现自我。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幽默艺术,幽默能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乐观、热情、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等。
三、因个性不同实施不同教育
教育绝非简单的知识、技能传递。唤起孩子对自然、对社会的关注和体验是现代教育法的又一主旋律。个性化教育是未来教育的重要特征,它在承认学生共性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挥,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个性化教育过程中,师生间的情感联络和交流得到加强,学生能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作用,从而增强自学、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和自我识别、自我评价与自我控制能力。
总之,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不仅仅是一门技术,它对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起到很大的作用。美术教师要与时俱进,具备以人为本的思想,把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悉心研究教学教法,改进教学,这样才能不断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遵义县泮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