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激发和培养中职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教学策略
2011-12-29李树浩
成才之路 2011年11期
摘要:数学是中职重要的文化基础课,但目前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中职数学教学急需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方面要从改善教学用语、教学手段和方法出发,去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改变学生对数学畏惧和厌恶的心理。另一方面要从教学内容着手,课堂上呈现出来的数学知识要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让数学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和爱上数学。
关键词:学习兴趣;教学策略;教学氛围;教学内容
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中职学校招生人数从2008年的810万增加到2009年的860万,已经占到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但随着中职招生规模的扩大,初中的许多后进生也涌进了中职校园,大部分的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学习能力差、厌学现象严重。特别是数学学习的问题更显突出,他们普遍觉得:数学太难,自己基础差学不了;数学内容太枯燥,课堂教学太沉闷,上课很无聊。从而出现课堂上不听课,布置的作业丢在一边不做,以致教学难以开展,效果越来越差。但数学作为中职教育一门主要的文化基础课,担负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服务于学生专业学习乃至于终身发展,对人的素质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是不可或缺的。目前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与其重要地位是极不相称的,所以必须尽快改变中职数学教学的落后面貌。如何改变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近代物理大师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是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是学好数学的保证。下面我从“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和“教学内容的呈现”这两个方面谈谈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培养中职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
数学学科集抽象性、逻辑性、科学性的特点于一身,这些特点决定了数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较其他学科枯燥,教师教学中如果语言不够直观生动、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教学方法较为呆板,就很难激起学生的激情,甚至会使学生放弃该门课程的学习。反之,如果教师能切实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在课堂上引进幽默的教学语言,潇洒自如地把一堂课上得生动活泼,学生在上课时会觉得愉悦开心;在课堂上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和使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就能把枯燥难懂的数学变为有趣易懂的数学,变单调无味的学习为津津有味的学习,这样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得到快乐,他们甚至会期盼下一堂数学课早点到来。
(一)让幽默语言进入数学课堂
从上课的开场白到数学内容的学习,在力求准确,通俗易懂的同时,用幽默来包装语言。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语言,能使学生心情舒畅,给学生足够的心理安全感。教学中巧妙运用幽默,可使课堂变得风趣、诙谐,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例如,在讲解析几何时,教师可以先讲解数学家笛卡尔发明坐标系的过程:有一次笛卡尔躺在床上静静地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这时发现,一只苍蝇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地爬过去把它捉住。笛卡尔恍然大悟:“啊!可以像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事物的位置啊。”然后引入正题,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致被大大地调动起来了。
(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和学的过程中相互传递信息的媒体、工具或设备,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教育由“粉笔、教本、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教师通过应用多种手段,如制作多媒体课件、动画等方式加大课程的信息量,用更加形象化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变“单一媒体”教学为“多种媒体”教学。让学生用多种方式学习数学,能更容易地理解数学,学生享受到了的成功喜悦,从而会爱上数学。
(三)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
绝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和好胜心理,根据这种心理特征,应着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引发其产生进取心,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例如,在讲解“极限的概念”这一节内容之前,先要求学生自己利用网络查询并收集有关极限的资料,通过整理资料,提出与极限有关的实际问题,再通过我的动画课件,学生归纳出了极限的概念,同时揭示了极限概念的内涵。
二、教学内容的呈现要彰显趣味性和实用性
数学教材的特点总是抽象的概括多于形象的描述,编排上更是知识系统重于认知系统,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会照搬教材,定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虑到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直接从事某一专业、工种需要的应用性人才,其特点是直接面向社会,与普通高中相比,中职数学知识的应用性更突出。因此,在中职数学的教学中我们学好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强化数学知识的应用,从概念的引入到一些结论性内容的产生、从相关知识的应用到课后习题的巩固,都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生活,帮助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突出学以致用的能力。
(一)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要使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过程中要把所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融合在一起,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兴趣的事物,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作用与魅力,使数学教学本身更加具体、生动、直观形象。例如,在学习组合问题时,可举下面的例子:学校从三年级8个会计班中选出12名学生组成校会计技能代表队,参加广西中职学校会计技能竞赛活动,每班至少有1人参加代表队的选法共有多少种?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可以使学生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二)强化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月之繁,无处不用到数学。”数学问题往往来源于生活实际,数学的应用更是无所不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还可以针对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来举例,例如,根据会计专业学生将来所从事工作的性质,在学习应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时,可举例:王某面临按年利率6%的复利计息的投资机会,若他用10万元投资,几年后他可实现15万元的梦想?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完成,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数学与专业有重要的关系,学好数学能更好地为专业服务。
(三)融入数学史
数学史中有很多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如果在教学中加入这些学生感兴趣又有知识性的内容,可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增加数学的吸引力,而中职数学教材上却很少有关于数学史的内容。因此让学生了解一些相关的数学知识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无疑对提高数学修养和学习兴趣是有益的。例如,在学习二项式定理时,教材中只是直接给出了二项式定理的公式,学习二项式系数的性质时,介绍了杨辉三角及帕斯卡三角,简单地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至于二项式定理的来源和“杨辉三角”的一些情况则没有进行深入的介绍。在教学时不妨把这一段历史作为切入点,介绍杨辉三角的简史:北宋人贾宪约1050年首先使用“贾宪三角”进行高次开方运算,南宋数学家杨辉在《详解九章算法》(1261年)记载并保存了“贾宪三角”,故称杨辉三角。使学生全面了解与二项式有关的数学史,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和应用二项式定理,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极大的热情和信心。
中职学校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对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艺术水平,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和培养中职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以提高中职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梁克强.笛卡尔的两个故事[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0(1).
[2]韩颖.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成就精彩的数学课堂[J].新课程研究,2009(7).
(广西合浦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