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道德寓于儿童生活中

2011-12-29于长勇

成才之路 2011年13期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鸟的世界是树林,教育的世界是整个社会生活。”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把道德寓于儿童生活中。
  一、在生活中升华孩子的情感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无止境的认识世界的过程,特别是道德行为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一个长期反复培养、实践的过程,是逐步提高的渐进过程。它遇到好的条件,可以向好的方向发展,否则会退到原来的状况。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由于特定的情景,小学生尤其容易激动,我抓住这一特点,设置情境,把学生的感动延续到现实生活中。上《中秋节》一课时,我首先放了一首歌曲《天下父母心》并配上画面。孩子们听着歌曲看着画面,感动不已,可是他们的感动如何能延续到生活中变成自己的行为呢?于是,我设计了下一课的活动:我把一名学生婴儿时、幼儿园时、小学时的三张照片做成课件,再布置学生准备一些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以及与之相关的故事。上课时,我用课件展示三张照片,请照片中的学生谈谈成长中的感受,再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别介绍一件自己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并讲一讲有关的故事。然后,全体唱一遍《天下父母心》。之后,让学生谈谈体会。我的教学设计,让教材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因此,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发了学生的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在生活中一次次得到升华。
  二、选择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可以在各种活动中实现。
  (1)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与文本对话。课本剧的角色扮演旨在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让学生融入文本之中,让文本中的情境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唤起他们已有的经验和体验,并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参与辨析。如教学《寸金难买寸光阴》,在“快!快!不能快点吗?”这一环节,我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提供的几个事例,结合平时的实际进行演出。这些事例有很大一部分是班上学生真实生活的写照,表演起来入情入境,对学生的触动较大。这样的角色扮演,不仅使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获得体验,而且还为师生、生生对话搭建了平台。表演之后,学生对“时间是宝贵的,要珍惜时间”有了进一步认识和感悟。
  (2)引进日常生活事件中的角色扮演,进行价值引导。引进日常生活事件中的角色扮演,旨在让学生阅读文本,加上学生已有的经验,再现生活中的某个行为片断,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重要的是情境中总是蕴涵着十分丰富的行为思想方面的信息,可供他们观察、体验、探究,从而得出自身的价值判断。如教学《我要向你学习》,在“什么是真正的取长补短”环节,可让学生凭借文本范例和各自的生活经验,进行小组讨论,设计一些场景,再在组内分工合作进行角色扮演,然后全班展示。在展示过程中,教师随机进行价值引导,诸如:谁有过这样的体验?这是真正的取长补短吗?说说理由。学生通过观察、倾听、评价,感悟到真正的取长补短应该是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缺点,大家一起进步,一起提高的过程。诸如相互利用、武力征服他人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三、将课堂延伸至生活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善于联结课堂内的生活与课堂外的生活,教学应从课堂生活拓展到儿童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最大限度地、立体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并通过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
  陶行知说“社会即学校”,要“在生活中找教育”。学校课堂上、教材上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必须拓宽到社会上去,让学生去接触社会,学生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在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在真实丰富的情感体验中,进行自我教育。如教学《保护环境》一课,在课前调查中,学生发现环境污染特别严重:村民都把垃圾倒在垃圾桶外、河沿上;河水中不时可看到塑料袋、泡沫浮子、污柴油等,河水呈暗黑色,散发着臭味……要改变这些现状,靠我们的孩子是力所不能及的。怎样才能让学生所掌握的观点不是纸上谈兵呢?我们学校联合周边村干部,开展了“碧水”行动。带领学生再次实地考察污染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探寻导致污染的各种原因;想想提高环境整洁的方法,并设计出实施方案。正是这富含生活性的情境,把儿童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生活中,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使我们的品德教学能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体验回归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的理念,实现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树立一种“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换言之,品德课的教学要以儿童的生活为主线,以儿童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为内容,以密切联系儿童现实生活的活动为载体,以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儿童,让儿童走进生活,使品德融入儿童的生活,让生活提升儿童的道德。
  
  (瓦房店市进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