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治学角度谈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2011-12-29赵志歌
成才之路 2011年13期
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文化的发展。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更是一种硬道理。文化的作用不可替代,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文化在社会和人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当着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创新知识、传播先进文化和服务社会等重任。优秀的学校文化是学校的一面旗帜,它能引领着师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教与学;通过和谐去寻求一种秩序,使学校与社会、家庭达成默契,形成合力,真正发挥出“育人”的整体效应。那么,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呢?我觉得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构建和谐的管理文化,形成优良校风
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文化的重塑,使学校成为强有力的“文化磁场”。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学校文化管理是一个长期沉淀的积累过程。学校只有不断地以高尚优秀的精神文化来引导全体师生,以科学规范的制度文化来约束全体师生,以优美高雅的环境文化来陶冶全体师生,就能引领整个校园洋溢着学习的气息,引领全校师生走向成功。要着力于以高尚优秀的精神文化引导人,以科学规范的制度文化约束人,以优美高雅的环境文化陶冶人。让文化的力量在拉动着学校向前发展,文化也在引领着师生朝自己的教育理想迈进,这样,学校的办学质量也会不断提高。
二、建设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
学校建设人本民主与科学规范相一致的制度文化,目的是让所有成员工作生活在一个规范有序又富有人文气息的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中,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学生与老师,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谐融洽。学校制度文化是在日常管理中逐步形成的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体现学校个体特有的管理理念、人文精神和运行效度。它的重点是建设之后的运行与参与,具体包括大家对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认同,它是对每一个个体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实效性的激活。
三、建设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
首先是教师文化。一方面我们要优化、美化校园的外部环境,为教师提供舒心惬意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要突出人文环境的建设,搭建民主平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让教师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让教师感到“家”的温暖,让教师的精神和人格得到自由舒展。在教学活动中,给教师充分的自主权,鼓励教师建立自己的教育思想,支持教师进行教改实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让教师时时刻刻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使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教育理念、教学风格、价值取向等,与学校的主体文化协调一致。其次是学生文化。没有学生参与的文化,不能称其为学校文化。建设个性完善、人格健全的学生文化,关系到学校培养的人才“规格”。从内容上说,学生文化包括德育文化、学习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文化、文娱体育和审美文化、生活与心理卫生文化等。在学生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应坚持“育人为本”,坚持发掘人的创新潜能与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相结合,使学生做到人格上自尊,积极向上求进步;学习上自主,主动参与和探究;生活上自立,主动自理与服务;行为上自律,主动约束与反省。
四、创造丰富高雅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可分为基础设施文化、自然人文环境文化等,它是学校文化的硬件,看得见,摸得着。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具体包括学校建筑文化的建设,如学校建筑的布局,各种建筑物的命名,校门、大型壁画、校史馆的设计与修建;学校绿化与美化,如学校绿化景点、学校雕塑的创作设计与修建;学校内部的陈设与布置,如学校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厅堂的陈设布置,教室走廊的布置,校园网、黑板报、橱窗、阅报栏、标语牌、广播、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设备设置等。如果学校的硬件能具备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就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群体成员的观念与行为。
另外,还要重视文化传播载体和网络文化建设,加强校园环境等硬件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和学术道德建设,推进对学校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宣传,提升学校的核心价值追求,构建和谐图书馆,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等等。
总之,优秀的学校文化是学校的一面旗帜,它能引领着师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教与学;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种氛围,它能熏陶浸染师生的心灵;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种引力,它能凝聚人心,形成合力;优秀的学校文化是最宝贵的资源,是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肥沃土壤。一所学校的文化底蕴越厚,学校发展的基石就越牢,潜移默化的影响就越大。所以,我们必须构建好和谐的校园文化。
(胶州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