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2011-12-29春瑾
成才之路 2011年13期
下课铃响了,和往常一样,我及时站在教室门口与科任老师交接。就在门口等候的时候,我习惯性地透过门上的玻璃往教室里扫了一眼,发现后窗那里有几个学生聚在一起,兴趣盎然地在桌子上用纸折着什么,还有两个同学手指上戴着折好的两头尖尖的东西,在互相比画着。此刻,我的心已经收紧了,脸上的表情变得严肃了。我走进教室,来到他们几个身边。因为太投入,他们竟没有察觉。“你们几个在忙什么?”我问。这时,几个孩子才抬起头来,其中的刘同学说:“我们在叠鹰爪。”我没有再说什么,只是要求刘同学把他们叠的鹰爪帮我收齐了放在讲桌上,并把这些同学的名字及鹰爪的数量写在黑板一角,然后就组织学生上间操了。
虽然我不动声色,但我的心里并不平静,知道在班级里因为这个鹰爪已经出现了安全隐患。如果置之不理,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如果处理,还必须得想一个周全的法子。因为孩子大了,不是说一说、吓一吓就管用的。现在,他们也有心眼儿了,会与老师周旋了。如果一下子制止不了,那就得费一番周折了。我不停地思考着,心里有了初步的想法。我决定用下午最后一节课让大家对“叠鹰爪”这件事讨论讨论。于是,下午的讨论如期举行。
我首先拿起讲桌上的鹰爪给大家看。上午那几个叠鹰爪的同学此时低着头,不敢正眼看我,有不少学生发出了唏嘘声,并小声说着:“真尖哪!”“万一不小心扎住了咋办呢?”我没有制止大家小声评论,因为我知道,学生已经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了,或许他已经猜到了老师说“鹰爪”的原因——那就是老师担心大家的安全。于是,我随手拿了一个“鹰爪”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是鹰爪!”我说:“是的,它是鹰爪,但我觉得它也是一个艺术品,你不觉得吗?”我反问大家。此时再看那几位同学,他们已明显地来了情绪,也要听一听老师的评价。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都能从审美的角度给予鹰爪积极评价,谈了折纸的好处,谈了鹰爪还可以搞装饰等等。大家都踊跃发着言,我又把话锋一转,“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叠鹰爪有这么多的好处,那你有没有发现它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呢?”同学们的思维又开始活跃起来。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也发现了,他们没有指责哪位同学。有的说折纸挺好的,可用作业纸来折有些可惜;有的说折纸也应该分时间、分地点,等等。他们只是客观地说问题,既给那几位叠鹰爪的同学提出建议,又给他们挽回面子。对此,我也有一份欣喜,我觉得孩子们长大了,会处理事情了。
这节班会之后,鹰爪在我们班销声匿迹了,我的教育成功了。
我觉得,对孩子的教育,有时候不需要严厉地强调这个不行那个不准。如果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丧失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如果教师经常能变堵为疏,摆事实,讲道理,反而能增强学生明辨是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哈尔滨南岗区红岩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