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11-12-29苟喜钱

成才之路 2011年13期

  新课程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课堂要多给学生创设相互交流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在自主研究合作中产生真知灼见,使我们的教学过程在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感染、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中生成新知识。让我们的教师与新课程改革同行,在改革中创造学生发展的未来。然而,由于长期教学观念、教学习惯以及自身知识结构等多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暴露了不少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
  一、分组讨论流于形式,为活动而活动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进行个性化的独立思考和学习探究,并能形成个性化的理解和结论。独自解决不了的问题才有必要提交小组讨论,并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解决问题。而许多老师的教学实践却违背了这一精神:老师提出问题后,马上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讨论(要求每个小组都有记录员,负责记录整理讨论的意见要点),于是学生热热闹闹了一阵子后(其中发言的往往是少数人),各组记录员开始分别表达意见,最后是教师统一大家的认识。这样做的结果,许多时候都是小组讨论代替了个体的独立思考。在一些教师的观念中,新课程的教学实践就应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不讨论就不足以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就不能突出“学生为中心”。于是,在课堂上,教师为了开展活动而活动,很少考虑该项活动究竟与该课的教学有多大的关系,而在强调学生参与的同时,却忽视了教师的参与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不适宜的分组讨论已经成为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流弊”。活动不是不搞,而是要有个量的控制,更要因“课”而异,要根据教学重点、难点或围绕教学目标来科学设计。
  二、表演作秀,装腔作势,为演课而演课
  矫揉造作、机械模仿、滑稽表演、故作深沉等现象在一些公开课和观摩课上也不少见。这种缺乏课堂的本真性和自然性的课,这种装腔作势的教学状态,只能异化、扭曲新课程的精神和课堂教学的本来面目,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唱歌、表演话剧(戏剧、小品)、配乐朗诵、法庭辩论形式用好了,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审美与探究,从而获得自己所需的人生知识和经验储备。
  三、评价单一,滥用赏识
  新课标强调对学生的评价。课堂上,有些教师通常是简单地对学生作一模糊性的、随意性的评价,学生参与评价的很少。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潜力发展,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赏识教育有助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独立思考并形成个性化结论。
  四、以本为本,忽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一向忠于教材,坚持并坚信“以本为本”,因而导致一些教师在课改中,依然把教材作为“权威”,视教材为“圣旨”,小心翼翼地按教材的要求去教,唯恐出错。学生上课太自由化了,坐没有坐相,站没有站相,想看就看,想读就读,想说就说,甚至想闹就闹……有的教师说,这是为了尊重学生,体现“学生为中心”,体现“自主”。我想,规矩还是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发展以及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所不可缺少的。
  五、教师知识匮乏,放任自流,课堂效益低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鼓励学生质疑,这一点非常好。不过,有时候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把老师给难住了,暴露出我们教师知识面的相对狭窄与匮乏,知识内容的陈旧,知识运用的僵化。长期以来,教师的知识结构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其中相对固定的较多,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有机联系欠缺。在新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如果简单依靠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教学,难免会出现各种困难和矛盾。因此,教师当务之急就是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结构。
  (通渭县陇山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