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文教学:创设情景联系实际生活

2011-12-29王珏

成才之路 2011年13期

  应用文写作由于自身格式、内容的要求和针对性等特点,决定了它更多地倾向于条理化、理论化。如果照本宣科,对应用文的写作格式进行灌输,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使教学效果令人满意,我有很深的体会和感悟。
  学会学习,之所以能成为现代教育的支柱之一,正因为它是实现长远效应的有效措施之一。就目前的教育实际而言,支持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并进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的有效措施。在应用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呢?我认为,可采用“学——议——练——用”这一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一是教学环节简单,可以留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二是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自主学习的前提是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有动力。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多从宏观上阐述文体的写法,注重格式的应用,对于如何写作,内容上的把握涉及较少,这一定程度上让学生觉得条理化、理论化,也就失去了兴趣。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法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和效果。这个方法一方面避免长篇的、枯燥的说教,另一方面能最大程度地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练习中去。例如,我在教“广告”这一课,给幼师班上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你职专毕业了,在亲友的支持下筹备办一个小小私立幼儿园,你需要帮手,你要招聘员工,想想你希望对方具备什么条件?你能给员工提供什么待遇?请把你的招聘条件和待遇写成广告。学生兴趣浓厚地给自己理想中的幼儿园起名字,互相兴致勃勃谈论条件和提供的待遇;查找范文,拟写自己的招聘广告。我针对不同的班,创设与班级专业密切联系的情景。情境教学,避免了一味讲书本理论的枯燥无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力和观察力,这样就自觉地把书本、课堂和实际结合起来,活学活用,学得生动也学得有趣。
  二、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在应用文的教学中,教师特别要注意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强化学习的实用性;还要让学生不断地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使学生爱学应用文,爱写应用文。课堂教学创设情境,以唤起学生过去的愉悦体验或认知冲突,即时触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2006汽修班同学全是男生,都喜欢看武打片,不爱看书,头痛动笔。我在教他们“倡议书”时,从家里带来了金庸的《笑傲江湖》,学生都想借。我问他们金庸的作品“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看过几部?许多都说只看过拍的电影、电视剧,没看过书。我说,金庸小说的读者,不仅有许多中小学生,也有很多成年人;不但仅仅识字的人爱看,而且许多学者、专家也爱看。为什么会出现“金庸热”?学生们热烈探讨,我因势利导提出了“亲近阅读,拥抱文学”的倡议,讲了在信息化时代“终身学习,毕生阅读”的重要性。学生们很受感染。我趁热打铁,让他们四人小组合作拟订一份“亲近阅读,拥抱文学”的倡议书,要求语言要有鼓动性和号召性,倡议事项要具体明确、有可行性。学生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都调动起来了。这个教学情景的创设,使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激发了;而且,由于教学情境和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使学生明白多读书,读好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激起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三、自主探究,尝试写作
  学习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也可以由学生自主地学习。而后者除了可以学到规定的知识、技能外,还可以获得更多的东西,包括学习的方法、探求的精神、自信心等。即使就规定的知识、技能而言,其保持的长久性、内在的积极性及有效的使用性,也远远高于前者。因此,在应用文的教学中,我们更应该留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更多的学习时间,让他们去充分地探索、尝试、发现。海报、启事、申请、自荐信等的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写作方法,自己去尝试写。学生先谈了自己的设想,再找范文进行模仿。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范围的交流、对照、评价,最后自我修正撰写的应用文。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发现、知识运用的探索、尝试过程。尽管初稿中有相当数量不那么规范,或者格式不正确,或者语言不恰当,或者条件交代不清楚,但是,这一切都是学生自己学习的成果,每一点小小的正确之处都是弥足珍贵的,即使错误也是美丽的。在这里,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宽容和理解。其实,这一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精神。学生自我构建,相互补充了相关的应用文体知识,并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实现了知识的运用性迁移。
  四、交流评价,学会鉴赏
  在学生个体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中,由于受到学习基础、学习习惯、生活经历、智力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学习的效果、采取的学习策略有优劣之分。教师在此时就要发挥指导的作用,促进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提高,并保证每个学生都达到教学目标的下限。一方面,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我是怎么想的?我为什么这样想?在反思中自我审查,自我提高。另一方面,要组织全体学生进行课堂交流,让不同的想法、不同的做法、不同的思考过程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让学生进行评价、补充、修正、择优。这样的过程不仅是为了写好某一篇应用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评价、交流、选择、判断能力,利于学生构建更深层次的知识。
  五、以文育人,感染熏陶
  从许多应用文体能挖掘到很多有艺术性的东西,这些都能给人以一种美的感受。有些应用文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法,如双关、夸张、比喻、对偶、排比等等。这些都是应用文体里内在美的东西,我们在教学这些基本的常识、格式的同时,也让学生体会这些内在的艺术美,感受中华文化的奇妙,让他们在思想上和认识上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受到熏陶。如通过应用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通过应用文规范的格式的讲授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学习态度等等,发挥应用文教学教育人、完善人、提高人的作用。
  应用文的教学,教师需要着力的并不是指导学生怎样写应用文,更重要的应是引导学生学会写应用文,在生活中会运用应用文。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讲活一门课,实现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目标,是每一位从事教学工作者应潜心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精河县职业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