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2011-12-29陆松林
成才之路 2011年13期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本文以中学物理习题教学为例,对教学解题理论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以促使全体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
初中物理起始阶段的教学效果如何,不仅影响学生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而且还会影响到高中阶段文理分流的趋向。教学实践清楚地告诉我们,这个阶段第一学期的前半期尤为重要。初二学生拿到物理课本后,一般都显得很自豪,想学好物理的求知欲很迫切。但是很快又发现,他们因受“物理难学”说法的影响,对物理学习产生了一种害怕、畏难心理,而且女同学占多数。因此,为使初二学生能自然地、比较平稳地踏上学习物理的轨道,起始阶段的教学,应充分挖掘教材、实验、生活、情感等教学资源优势,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消除畏惧心理,增强信心。
一、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
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学生随堂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验较原教材多很多。认真做好这些实验,既能清楚地引入概念,顺利地得出规律,启发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前半学期的实验,一定要认真做、全部做、帮助学生做,而且要做得成功。这样能使学生兴趣盎然,更加投入。如“引言”中的演示实验1,趣味性很强。在演示这个实验时,为使实验效果好,杯子应固定在桌面上(抓在手上不可靠)。当教师用木尺敲击硬塑料片时,前排的一个学生不由自主地用手做接的架势,他担心鸡蛋会掉在他面前的桌面上打破。突然鸡蛋落到杯子里,学生一阵紧张后又兴奋起来。又如第一章第三节的演示实验2,若用一般的橡皮筋来做既看不出振动快慢,又听不出音调高低。如用钢直尺来做,把一端压在桌子边缘上,拨动另一端,钢直尺的振动快慢非常明显,音调高低非常清楚,效果很好。
(1)不仅教师的演示实验要做好,做成功,还要帮助学生把实验做好。分组实验中“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若干圈”,若按书上的图排绕,学生的两只手不能松。要测出线圈的总长度,必须抓住铜丝两端连同线圈往刻度尺上靠,或者让另一学生拿着尺来测量,这样操作既吃力,又不容易测出准确结果。对于一个初学物理第一次做实验的初二学生来说,很难做好。我发现这种情况后,和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出一个改进方法:把铜丝的一头弯曲折回压在铅笔上,再在上面一圈一圈地排绕,既紧密又不易松动,学生可一手抓住铜丝的另一头,一手拿刻度尺轻松自如地测量。学生高兴地笑了,对后面的实验充满了信心。
(2)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组织学生参观、做课外小实验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如学习平面镜前,就布置学生写小论文《平面镜成像》,使学生主动地去观察了解平面镜的相关物理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观察演讲,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达到了培养观察能力的目的。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实际中的广泛应用。
(3)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能力。将计算机多媒体引入初中物理教学中,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它改变了以前呆板的教学方式,它图、文、声、动画、影像并茂,加强了表现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我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翰林汇多媒体课堂》(初中3.0版)、《科利华电脑家庭教师》(初中4.0版)等初中物理教学软件。利用多媒体手段,投影于大屏幕,丰富多彩的物理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生动有趣的画面,悦耳透彻的知识讲解,学生们被吸引了,感到新鲜。于是,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完成了知识复习、思考练习;操作模拟仿真的实验,学习了实验方法,锻炼了实验技能,为课内外动手实验作了成功的基础准备。
二、引导学生善“问”
问题是创新的前提。学生对于问题的认识是不以为然的,对此应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回顾科学史上因善于发现问题而取得成就的例子。如瑞利就是通过测密度的方法而发现氩气的,1935年获诺贝尔物理奖的查德威克就是从约里奥·居里夫妇的论文中发现问题进而发现中子的。教育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取得成就,使学生认识到发现问题也是学习,而且是更深层次的学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设计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设计的问题应该有其艺术性,应根据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在不同的阶段设计不同的问题。如在学习《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一节内容时,从实验过渡到实际应用,设计了“将托盘天平做成不等臂可以吗”的问题,引导学生想到托盘天平的制作原理,为什么要调节天平?引导学生想到在设计制作托盘天平时,要考虑到杠杆等臂和平衡螺母。
三、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认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后,会积极主动做好实验。当学生能够做基本实验后,教师应当对学生实验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如指导学生做一些验证性的和设计性的实验。应该适当增加设计性实验,联系专题,分析解决问题。如在学完力学知识后,我就让学生根据实验室所能提供的器材,要求学生解决如何测金属块的密度问题。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①怎样用天平、量筒、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②怎样用天平、烧杯、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③怎样用量筒、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④怎样用弹簧秤、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⑤怎样用准确的砝码、直尺、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同时,组织开展课外兴趣小组,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小制作、小论文写作、小实验、小发明”,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总之,教学不仅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而且还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学生的内在因素和他们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思维素质。
(乌鲁木齐市黑龙江路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