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开卷考试下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
2011-12-29张素梅
成才之路 2011年13期
实行开卷考试是近年来中考政治学科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面对开卷考试,很多学生思想认识不到位,存在学习方法不对、能力不高等问题。根据开卷考试和中学生的特点,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
一、加强学法指导,提高教学效益
素质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它要求受教育者不仅要学到知识,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即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和方法。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进行学法指导。
(1)认真阅读教材,读出新意。现行教材可读性强,有些内容可以通读,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阅读提纲通读材料,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完整了解,找出重点、难点和疑点,为下一步深入学习奠定基础。有些内容要精读,就是在通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读、细读,深刻理解基础知识。阅读时应该边读边划、边读边批、边读边写。“划”就是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划分层次,逐层分析研究,抓住其核心和实质,便于理解和记忆;“批”就是写眉批,把归纳的中心、知识的重点、概念的解释标题式地写在书眉、书边空白处;“写”就是将分散的知识,找出内在的联系和纵横关系,简要整理出来,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2)认真听课,听出门道。听课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听课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听好一堂课,首先要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其次要听“门道”,即听授课的重点、难点;第三,要懂得跃进,即遇到不懂的地方,不要被“卡住”,可先做记号留待课后解决,从而使注意力继续跟上老师的思路;第四,在听课中要多开动脑筋进行思考,注意老师“导入”,注意老师的提问、评析、小结。
(3)展开议论,议出水平。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营造师生双边活动和生生互动的氛围,创设学生“议”的情景,或设疑导思,引发学生质疑,大胆议论;或根据教材内容结合社会实际、学生个人实际设立正反两方观点进行争论;对于有一定难度、又比较抽象的教材内容,就组织学生展开议论、讨论和争论。通过“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启迪学生思维,优化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讨论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无论采用何种形式,教师都不能放弃主导地位。课前应有布置、有提纲,课中有引导、逐步深化;课后有归纳、总结,进而升华。要真正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4)组织社会活动,加强实践。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读课本并非目的,真能懂得事物,真能明白道理,真能实践好行为,才是目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做到知、行教育的统一,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走向社会,通过多种形式,导之以行。如在学生中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问卷调查;选择社会热点问题指导学生写心得体会、小论文。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意识。
二、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应试水平
(1)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回避社会热点和教材重点,是教学和命题的一个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和考试的一个原则。如2010年某市中考政治科考试题所涉及的青海玉树地震、上海世博会、低碳经济等,这要求我们注意瞄准社会热点和焦点,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学活用书本知识。教学中,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问题,更多地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不能仅局限于时政问题单一角度的设问和作答,要多角度地设问时政热点问题,尤其是注意与教材知识的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2)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开卷考试试题以主观性试题为主,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中狠抓基础知识,落实指导学生全面掌握课本知识,既不能搞“题海战术”,也不搞猜题,更不能引导学生钻研偏题、怪题、难题。在掌握好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要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在传授课本知识时,一方面要紧密联系年级板块的相关知识,构建年级学科内知识网络;另一方面也要打破初二、初三时事政治的知识板块界限,紧密联系初二、初三时事政治或相关学科的相关知识,构建初二、初三时事政治的知识网络,以此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组合和综合概括的能力。
(3)发挥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开卷考试试题在课本或资料中没有现成或完整的答案,体现“理在书内,题在书外”的精神,给学生较大发挥创造性思维的空间。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归纳、演绎的方法,列举法、分析法、读图解图法;教给学生根据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运用知识解决时政问题的思维方法;多角度回答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动态,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提倡自学,鼓励质疑,指导学生进行知识整理,教给学生懂得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4)训练规范答题,提高解题能力。知识的巩固、能力的提高,必须通过一定的规范性训练才能实现,必须改变传统的训练模式,尤其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对活生生的经济、政治现象进行讨论、分析和思考,从而激活知识,发展多视角、多层次、多方面地思考和准确地回答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考试过程中,许多学生平时规范训练不够,有的审题不清,有的不会根据题意要求作答。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训练学生审题的准确性,回答问题的精确性、简要性,书写的清晰性、规范性、卷面的整洁性等,同时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答题技巧,尽量避免因非智力因素所带来的影响。
中学思想政治考试形式已由闭卷考试向开卷考试转变,试卷命题已由知识立意为主向能力立意为主转变。只有摒弃满堂灌的教法和死记硬背的学法,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才是适应开卷考试的最好方法,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淮安市第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