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师德修养做合格的人民教师
2011-12-29张艳
成才之路 2011年13期
摘要:教师的师德修养,关系到学生素质的培养。要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就应有高度的责任感,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勇气;要热爱学生,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更要以身作则,精于业务,真正做到寓德于教,为人师表。
关键词:教师;职责;师德;学生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他不仅要用自己的学识教人,而且还要用自己的品格教人,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为人师表’要求教师以身作则,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的榜样,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有合格的教师,才能塑造出合格的学生。因此,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水平呢?
一、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责任心是任何职业最重要的前提,离开责任心,任何工作将无从谈起。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更具有它的特殊性。教师的工作从长远看来,与祖国的富强和社会进步密切相关。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热爱人民,热爱教育事业,有崇高的责任感。教师劳动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奉献,勇于奉献、乐于奉献是我国广大教师的光荣传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还应该做到工作第一、不计名利、忠于职守,从而体会这一平凡而普通工作的崇高和伟大,以“为师从教”而感到光荣和自豪。一位荣誉桂冠众多而生活上很艰难的农村中学教师说得好:“钱固然重要,但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更重要;改变个人的贫困固然很迫切,但通过培养人才使国家繁荣富强更迫切。”这种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勇气,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学习和弘扬的。
二、教师要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没有对学生的热爱,就没有对学生的教育。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才能取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帮助,产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托尔斯泰曾说:“如果教师只对事业热爱,那么他是一个好老师,……如果教师把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教师要热爱学生,就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教师要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高度负责,一视同仁。不能偏好或厌弃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有困难或品德有缺陷的学生更应当热爱、关心、精心培养,不应该有任何的歧视。
(2)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要正确处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就应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应是平等、团结、和谐、互助、合作、民主的关系。和学生的相互尊重、信任,是不断改善师生关系的基础。要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首先是要尊重和信任学生。要分清鼓励、批评和侮辱人格尊严的界限,要让学生从感受被人尊重、进而学会尊重别人,这也是一个人格培养和熏陶的过程。在教学中,尽量运用激励语言来鼓励学生,如“你最好……,你是最棒的、我希望……,为什么你不……,你可以……”等等。这样,学生感觉自己不是被命令的对象,充分得到教师的尊重,从而自觉地朝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
(3)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是教师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在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中,既有顺序性,又有阶段性,还有个别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学习,丝毫不能有倦怠之意。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做到:正面说理、疏通引导、启发自觉,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利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向上的心理,鼓励他们不断前进。
三、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青少年学生一般都具有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从一定意义上讲,师生关系就是塑造者和被塑造者的关系,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对学生产生意想不到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因此,教师在学生面前,要既重“言教”,更重“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比如:在培养学生纪律方面,教师首先做到提前五分钟进课堂,准时安排课间休息,没有特殊情况不能轻易调课。在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上,教师要首先做到认真备课,讲课有条有理,板书工整,批改作业认真仔细,给学生答疑耐心细致,做到循循善诱。在品格和情操方面,教师应该无私无畏,诚实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光明磊落,富有正义感。在文明习惯方面,教师应该做到语言文明、待人热情、举止端庄、从容稳重,并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教师要勤奋学习、精于业务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好学生。唐代韩愈在《师说》中说,教师的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因此,教师不仅要有熟悉教育工作、献身教育事业的决心和信心,有做好教师工作的良好愿望,而且还要有良好的业务水平,才能实现教育目的。教师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辩证唯物地观察和分析教育实际情况,遵循教学规律,科学施教。要认认真真对待教学,一丝不苟,求真求善。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谦虚谨慎,团结互助,对每个解答力求准确无误,对每一个定义力求逻辑严谨,对每个标点符号力求使用恰当。这样,也就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给学生树立了严谨求实的榜样。正所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另外,教师还要好学不倦,勤奋刻苦,时刻不忘吸收新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要故步自封。在学校,每个学生都喜欢知识渊博、语言风趣、平易近人、勤思明辨的老师,而不会去喜欢一个对工作漠然处之、古板僵化、不求甚解的教师。
总之,加强师德修养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教师要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不断提高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再认识,规范自己的行为。要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地更新自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真正做到寓德于教,为人师表。
参考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