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呼唤: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2011-12-29徐苑然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4期
摘 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倡导的学习方式是:1.自主学习方式,语文教学要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2.合作学习方式。3.探究学习方式,即个性化学习。
关键词:语文;新课程;高中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指导学生学好语文,继承和发扬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使语文教学在新世纪里焕发出新的光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认识到,语文教学更应从旧观念走出。一方面,教师应该从“教”的角色转变为“导”的角色;另一方面学生由被动接纳变为主动地学习,让学生从阴影中走到与教师平等的层面上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一、倡导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方式,语文教学要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指变过去掌握语法式的学习为探索性学习,反思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因此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合作讨论,相互补充,自己去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不管学生讨论的情况怎样,老师也不要急着去纠正或评价。让学生仔细观察,创造条件激发他们发言,指出彼此间的优缺点。在观察和比较中提升对课文的理解,这样,语文课堂就活跃起来了。
2.合作学习方式,语文教学中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学习,各自承担自己的任务,既分工又合作,最后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特别是综合学习单元,它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多,需要学生“合作学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集体合作的精神,又培养了他们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创造意识。
3.探究学习方式,即个性化学习。教师给学生创造一个文本对话的环境,学生在学习时,就是一个与文本作心灵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的过程是互动的,多样的,让学生自己去研究文本中的问题,得出自己的真切感受。“探究性学习”有两种类型:一是让学生从大量的课外资料中收集并筛选证明自己的观点,这种类型是可取的,但作为语文课堂教学,这种方法受条件、时间的限制,不便于实施;二是就所学语文在课堂上进行“探究”,让学生自主探究语文课中的问题并得出个性化的感受,这种类型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课型。
教师的职责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独立意识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的方法是引导,在知识、方法、能力的结合中,让学生享受知识的力量,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这种主体性地位,决定了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唱“独角戏”,不能搞“一言堂”,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课堂上要尽量调动起来,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认真研究,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中恰到好处地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会大大增加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就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使学生乐学、会学,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适合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全新的教学理念指引下,课堂教学更为关注如何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发展为中心。只有打破传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变指导学习为自主学习,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教师从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圣坛中走出来,做一名观赏风景的向导和引路人;做一名组织演出的导演。正如于漪老师所言:“‘教’是为‘学’服务的,‘教’不是统治学!也不是代替学生学。教师的‘教’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不应从教出发,而必须从学生的学出发,因为任何教学观念不作如此根本性的转变,课堂上就不能改变教师越俎代庖的状况,学生也就摆脱不了只当听众的命运。”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每个老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个性创造性地创设合作、探究的情境,使课堂成为学生进行语文学习、交际的阵地。
在上学期,我坚持每周抽一至两节课的时间给学生介绍名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定介绍的名著,自己定介绍的方式,自己定介绍的内容,自己定每个组员的任务(每个组员都必须承担一项任务)。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特别是锻炼了学生大方、坦然地面对全体同学讲话的能力,而且初步养成了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合作的精神。
开学初,我就把所有的讲读课文分摊给了学生的四人小组,每个组只需要承担一篇课文的教学任务。我在课堂上详细讲了如何布置预习、如何抓住课文重点、如何合理安排一节课的时间、如何针对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讲授方法、如何布置作业等等。每个组在备课中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每个组完成上课任务后,我都会组织全班同学来评议这节课的得失,以利于后面上课的同学取长补短,不断进步。越往后,学生们上课的水平越高,采用的方式也越灵活。一个学期实践下来,同学们已经能纯熟、快捷地利用网络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制作课件的能力甚至超过了老师,而且经过亲身实践,学生对文章的鉴赏能力、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堂上学生的应变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应该说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运用,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是大有裨益的,真正“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二、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当然,尊重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等于忽略教师的作用,“唯自主化”的课堂效率也将是低下的。老师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都要远远高于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仍然是必要的,而且是重要的。放胆让学生去处理教材,老师的工作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每篇课文我只让学生上一个课时,剩下的一到两个课时还是老师上,以弥补学生在上课中的缺漏,也让学生在听老师上课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在对教材处理中的不足。由于两个班的学生对同一篇课文的处理可能截然不同,因此,老师查缺补漏的备课必然是不同的,一份教案两个班用是不现实的。由于两个班的“小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不同的,老师批改两个班的作业也是不同的。如果把课文交给学生,老师就闲置在一边,只会导致教学水平的降低,因此,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需要老师强烈的责任心。
一年的摸索、实践,我深深地感悟到: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语文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增强语文教学的活动性、有效性,充分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效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知识的规律。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灵活掌握运用语文知识的规律,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