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1-12-29王月梅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4期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形象思维是以表象为思维材料进行的思维,具有形象性、跳跃性、动态性、创造性等特点。如果我们物理教学中仅仅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为核心,而忽视了形象思维的培养,就会造成学生思维的片面性,导致学生大脑中构建不出与物理知识相对应的物理图景,不能形成物理过程的动态形象,进而感到物理的枯燥、难学,有可能导致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
形象思维在物理学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很多物理学家都是用形象思维来思考问题的,物理学中的很多重大的发现也常常与形象思维有关。爱因斯坦就说过:“我思考问题时,不是用语言进行思考,而是用活动的跳跃的形象进行思考,当这种思考完成之后,我要花很大力气把它们转化成语言。”有关实验也研究表明,中学生在物理活动中唤起多种物理图景以及对其变换的能力是学好物理的一个重要途径。一般说来,进行物理形象思维的教学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重视学生的表象储备,增加形象思维素材
如,重视实验。因为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不仅是物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和途径,而且实验的装置、实验的过程、展示的现象等都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物理形象。因此开足开齐演示实验、分组实验,以及创造性地开展随堂实验、课外探究实验等,都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
2.运用多种媒体技术
教学中的难点,有些很难用传统方法讲清楚,如果改为电脑模拟,就能取得好的效果。如在“磁场”一节中,磁感应线是一种非常抽象的东西,如果按照传统的讲法,学生很难理解。如果利用课件将磁感应线形象地展示在屏幕上,并让小磁针置于其中,本来指向南北方向的磁针就转转动起来,直到N极与磁感应线重合为止。这样就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概念: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方向与放入磁场中的小磁针N极所指的方向一致。这样,本来抽象难懂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抽象思维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逻辑性和系统性、线形性和精确性等特点,它是以概念为思维材料而进行的思维。整个物理学的发展与抽象思维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古人云:“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之。”在培养学生深入思考方面,我认为主要应该从两方面入手:(1)建立思考的物理模型。物理模型的基本形式有“对象模型”和“过程模型”。前者主要有理想气体、单摆、理想电表等,后者主要有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2)思考的“思维模型”。例如:逆向思维——倒过来想的思考,发散思维——由点到面、由面到体散射开来的思维。
教材中的习题、例题以及许多优秀的试题的思维容量和潜力都是比较大的,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教材的思维训练因素,提出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来促使学生积极深入思维。这主要表现在对于典型题目应该从不同的侧面摸清问题的实质,全方位思考,精心设计,一题多问,使学生思路得到拓展,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得到巩固,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例如:一个体积为0.5 dm的铁球,其质量是1.58 kg,问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已知铁的密度为7.9×10 kg/m)
方法一:已知铁球的质量和密度,可以计算出1.58 kg铁的体积V,根据V与V是否相等得出结论。
方法二:已知铁球的体积和铁的密度,则可以假设该球为实心的球,计算出其质量m,根据m是否等于铁球的质量得出结论。
方法三:已知铁球的体积和质量,则可以假设该球为实心的球,计算出其密度ρ,由ρ是否等于铁的密度得出结论。
以上解法中,方法一属于常规思维,一般学生都能想到,而方法二和方法三看似简单,但都隐含着一种发散思想——先假设后论证。
2.注重求异思维,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僵化的思维方式会使思维趋向于某种具体的方法和方式,这就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对于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尤为重要。如在解答习题和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分析题目所提供的情境的物理过程、观察实验现象等的具体要求,并给学生以适当的思考时间,使他们获得“亲自得出研究结论”的创新机会,在实施创新行为的过程中发展能力,一定要避免直接把结论灌输给学生。
如有位老师在教学使用电流表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