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1-12-29李友琴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4期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摆在了语文教师面前。培养创新能力是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也是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关注的焦点,语文课堂教学任重道远。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许多途径,殊途同归,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应该从激发学生的想象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三个角度入手。
关键词:创新能力;语文教学;思维激活
语文课程蕴涵着大量的人文内容,教材知识丰富多彩,文学题材也丰富多样,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广阔舞台。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三点:
一、创设情境氛围,激发想象兴趣
从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语文教师应该努力营造形象直观、饱含感情色彩的具体情境和氛围,这样可以激发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主动学习,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从创设情境氛围的具体情况看,主要是结合语文文本的实际情况,围绕教材内容,找到学生思维比较感兴趣的点,从而激起学生的兴趣。
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景剧,让一些学生在剧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就可以真正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对课程的理解也上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摆脱了教师单纯的说教。如教学《听潮》这篇抒情散文时,许多学生没有看到过海,对课文中场景没有概念,任教师如何的解说,也不能完全调动起他们的兴趣。这个时候,就可以截取一些海潮的声像资料,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海潮的波澜壮阔的情境。通过情境再现,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进而领略了大海的温柔美和雄壮美,得到了美的享受。
二、营造提问空间,激活学生思维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主导者的角色,倾向于学生的接受和认同。忽略了学生思维的激发,只是让学生的思维停留在某个现成的结论上,并不注意通过学生的认知和探索,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获得问题的真相。
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着眼于给学生创设敢于提出疑问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质疑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不满足于前人现成的结论,在这个基础上积极的创造。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要单纯的给予答案,而要发动学生去思考,去探索。
教学中可实行“多质疑、多探究”的教学方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能够积极思考,是思维的关键。教师要把学习的机会和能力交给学生,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
三、构建创新氛围,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身份,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要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塑造新型的师生关系。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给学生自我展现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发挥,不能牵着学生的思路走,不能给学生限定严格的条条框框。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提出问题,探索问题。
另外,教师在课堂中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大胆探索,大胆质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能激发学生多思,产生迫切希望找到答案的欲望。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中大胆质疑。创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相互平等,给学生更多发表看法的机会,促使学生形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促使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形成一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氛围。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语文教学不仅可以有机地结合,而且可以使传统的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创新教学。
(作者单位 四川省盐源县梅雨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