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
2011-12-29王士峰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4期
摘 要: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标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得到普遍重视,作用也日益凸显。数学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能采取榜样示范、情感感染、耐心疏导、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又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于数学课堂教学,这是主渠道。此外,还可以通过数学活动课、数学试卷、数学辅导及师生间的课间交流等加以实现。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数学教学;学生
目前,不少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建立心理咨询室,说明心理健康教育已得到普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也日益凸显。但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活动就能实现的,仅仅依靠几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也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在众多的学科中,数学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
克莱因说:“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数学是一种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试图回答有关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数学的这种精神能使学生从数学的内容、数学的方法、数学的思想等方面去潜移默化感受规则、责任心、创新、诚信、严谨等心理品质,从而逐渐养成自觉、自立、自强的品行,善于思维、善于创新,追求人生价值和对美与善的崇高追求,以及敢于正视失败的心理品质,这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
1.数学的规则——形成学生的自律能力
数学中的结论是在公理和定义的约束下形成的逻辑结果,每个数学问题的解决,都必须遵守数学规则。如用四边形的地砖能铺成密封的地面,这是由于四边形外角和为360°;又如要洗干净一件衣服若需要漂洗三次水,则当三次水一样多时,洗得最干净,这是由于它遵循了一个数学原理:一个正数被分成同样大小的三个数时,其积最大。把数学规则迁移到人的事物上,使人形成一种对社会公德、秩序、法律等内在自我约束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便是数学规则影响人们行为规范I4ZZHwI7ikYu3DajMIg5uw==的最好诠释。
2.数学的严谨——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数学学习常常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热爱数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耐心、毅力与对事业的执著精神,数学的思维方式、数学的文化精神能使人养成周密、有条理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数学学习还能够去其浮躁,净化人的灵魂。
3.数学的论证——促进学生的诚信
数学早在古希腊欧几里德时代,就有了公理体系,研究就“有法要依”了。如“对顶角相等”“平行公理”等,公理本身是人们在对有关现象进行大量考察、探索,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建立的,学生学习数学首先是建立在对公理深信不疑的基础上的,初中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培养他们求真求实的品质很重要。平面几何教学中的推理论证,使他们理性的认识到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在他们的心灵里刻上“真的来不得半点虚假”的哲学道理,这种求真务实的学风会影响和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对建立诚信社会起到促进作用。有的数学家甚至认为不妨把现代的法制社会看成是模仿欧氏公理体系建立的,它使人类生活在秩序、文明、讲求信誉的社会环境中。
4.数学的美感——增强学生的和谐体验
数学美一般停留在数学问题所揭示的对称美、简洁美、奇异美、和谐美等现象的描述层面上,而对数学内在美缺乏深入的研究,就数学教学而言,应通过数学教学过程中展示的数学美,使学生对数学美的感受和欣赏上升到更高的层面。如当天气气温在23°C时,人们会感到舒服,是由于23∶37(体温)≈0.618,可见黄金分割在生活中是那么的和谐:二次三项式ax2+bx+c当值为0时便为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当出现变量y=ax2+bx+c时便为二次函数,在ax2+bx+c=0中Δ>0时,有两根x1、x2,二次三项式ax2+bx+c可分解为a(x-x1)(x-x2),二次函数y=ax2+bx+c与x轴两交点的坐标为x1、x2。可见事物和谐地联系着,这样的美感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丰富想象,达到愉悦身心,涵养道德的目的。
就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而言,数学是其他学科的工具,其他学科由于数学的参与得到意想不到的发展,这种完美结合,体现了现实世界和谐统一。
5.数学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自强精神
数学题的解答过程是锻炼意志的过程。当学生在解那些对他们来说并不太容易的题目时,他们学会了败而不馁,学会了赞赏微小的进步,学会了等待灵感的到来,学会了当灵感来到后的全力以赴。
在此过程中动机、信念等非智力因素起着关键作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信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适度焦虑;滴水穿石,绳锯木断的意志力。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尝尽为求解而奋斗的喜怒哀乐,那么我们的数学教育就在最重要的地方成功了。这些成功的经历能够培养他们对事业锲而不舍的追求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6.数学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最早的数学是为了记数、测量而诞生的,古希腊时期数学的发展是与哲学相伴而生的,工业革命后,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导致数学的飞速发展,它被应用于各种领域,如航天、考古、统计等。正是由于数学的基础性决定了它应用的广泛性,既体现了数学的多元复合性,也体现了数学的合作性。
中学数学自引入了研究性学习后,更是突现了数学的探索、合作性,也是数学发展在中学阶段的具体体现。同时,民主性也是数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如数学教师在课堂中适度表演、学生回答问题、上讲台讲解题目等数学交流都体现了合作与民主精神,这种教学思想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当然数学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包括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具有承受挫折和战胜危机的顽强意志、催人奋发向上的精神。
二、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这是主渠道,此外,还可以通过数学活动课、数学试卷、数学辅导及师生间的课间交流等加以实现。
1.提高教师的育心素质
数学教师也应当具有教书育心的意识。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本身思想、信念、情操和教养等全部人格力量的真实外化表现,教师的理想、意志品质、语言举止等无一不给学生以莫大的影响。
首先,教师应不断提高师德修养,身先垂范,充满自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其次,要不断提高教学技能,改进教学方法,耐心解释充满数学美的逻辑推理;善于深入浅出地分析数学概念;抑扬顿挫地讲解数学情景应用性问题;十分重视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教学。再次,教师要不断充电,如学习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积极参加培训活动和教研活动、多看教育教学类杂志,以渊博的知识去感染学生。
2.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师生间学习交往、情感交流、行为方式的呈现主要在课堂中,那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人人参与,创设情境,平等交流,这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
在课堂上,要发扬教学民主,使课堂气氛活跃,我很喜欢学生能多讲讲解题思路、多展示解题思维过程、多解答同学间提出的问题。
(2)处理好教学环节
新课程强调课堂是一个生念环境。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处理也应体现情感渗透,在新课引入时就可采用多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情感,如《圆的基本性质》教学中,可设计这样一个导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圆中有许多基本性质,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是“圆的基本性质”。简单一句话,透射出数学规则影响到人们的行为规范。教师还应注重学生对书本例题解法、教师讲解、学生解答的观点的判断,及时点评及鼓励,这也是培养“完整的人”的需要。
课堂小结应尽量让学生自行来完成各自发表所学的内容,讲述新课对自己的启发及自己的一些独到见解,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勇敢的精神、交流能力,而且能呈现学生的创新思维,久而久之,学生将受用终生。
(3)充分利用阅读材料
数学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以介绍本单元中的数学知识史、某些定理的由来、相应的数学知识等内容为主,材料丰富,可读性强,同时也包含了许多数学哲理,教师应充分利用阅读材料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数学八年级上册有一篇材料——勾股定理,教学时,笔者从公元前2世纪已有记载勾股定理的著作《周髀算经》讲到这一充满美感的数学定理的实际意义、为探索定理许多学者孜孜以求,如今已有几十种证明方法,让学生明白这种严谨的数学精神正是他们所要学习的。
在学习“无理数的发现”这个材料时,笔者讲述了无理数的发现过程:一名叫希伯斯的经过多次计算,冲破重重阻力,提出了当时被视作异端邪说的无理数,后来到16世纪,许多数学家凭着顽强的意志,与顽固派作斗争,终于使人们认识到无理数的正确性。我们应当学习这种敢于挑战、不畏艰辛的精神。
(4)善于借“题”发挥
习题课、复习课教学融合了数学基础知识,运用数学方法,渗透数学思想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借“题”发挥,挖掘出题目的内涵,使题目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教师应避免就题讲题,刻意追求“多解”,这样的教学,教师减少了学生的思维容量,忽视了思维的产生及情感体验的过程。
一位国家级课改实验区的教师说: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数学更喜爱了,但两极分化却比较明显,学困生有增加趋势。而习题课、复习课正是关爱学困生的好机会,培养学生富于爱心,尽力帮助别人。笔者在这类课中,对学困生采用“小步走”策略,即分层精心设计习题,让学困生感到有事可做,然后通过学生间帮教,老师再点评一些典型做法的复习方法,学生会觉得既长了学问,又增进了友情。
习题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进行数学交流。教师应在交流中让学生提出不同的做法,提高他们认识事物、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必要的数学挫折教育能培养人思考问题的缜密性,如我设计过这样一个题目:
这类数学问题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诚信的心理品质。习题还能培养学生“合理选择”的能力。合理选择、注重选择是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品质和精神。走哪条路较科学、更合理?选择——指引了我们迈好第一步,它对解题很重要,再看一看人生,不也是这样?教师应把这种内涵借“题”发挥出来。
三、在数学活动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数学活动课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因而对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数学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同时也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时机。如进行面向较好学生的数学建模挑战赛等。
我曾经出过这样一个题目:直线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为了方便大家,提高货运效率,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请设计地址。
分析:很多学生在思考时,只作出公路构成的三角形的内心,即只有一个点,事实上,还可作出三条外角平分线,这样共有四个交点,即内心和三个旁心。
这个问题既考查了思维的广阔性,又体现了思维的深刻性,题目本身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突出了知识的再创造、再发现过程,考查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题意到思维过程,显现出周密思考问题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人们的合作精神,让学生感受在合作中长能力、长智慧。我们在活动课中常开展一些简单的合作探究数学活动,如三人一组调查银行利率来计算存款方式对获利的不同影响;运用三角形相似、三角函数、物理原理等多种方法测量旗杆高度等。初一新课程中,也有小组合作用长方形纸片制成长方体,探求其容积问题,需要几个学生用剪、拼、粘等制成长方体,然后用不同的数据得出不同的容积。这类问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可以说,数学活动课是培养合作精神与协作能力的载体。
四、利用好各种数学练习与考试
数学各次练习与考试除了其知识性外,老师应充分发掘其他的功能,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一种勇于取胜的信心,练习与考试是其主要渠道之一。
数学的各类试卷是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在数学试卷中,应当透视出心理教育,这也是新课改的评价需要。除了在试卷中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创新能力外,教师要有意识的出一些让学生感到一种数学特有的亲和力、美感的试题,以培养人的情感、人的体验。
例:设想你处在一个表面极其光滑而且像地球那样的圆球上。一条钢带紧紧箍住了这个球的赤道。如今给这条钢带增加1米的长度,使得钢带离开了球的表面,并且处处保持着相等的距离。钢带的这种升高,是不是足以使你能够:()
A.在钢带下面塞进一张扑克牌
B.在钢带下面塞进你的手
C.在钢带下面塞进一只棒球
我在分析这个题目时说,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是不允许想当然的,要拿数据说话,这就是数学的真。通过这题,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使其终身受益。
做题时,老师要求学生书写端正,卷面整洁,这对培养责任感有较大作用。这样,数学试卷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心态,数学解题时胜不骄、败不馁等心理品质,真正做到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渗透的整合。
五、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可理解为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样的学习方式应该是课堂学习的补充和拓展。在研究活动中,让学生跳出课本,注重培养其关注社会、勇于创新的精神,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思维,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的应用之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们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也只有把数学和人类的活动联系在一起,和社会与时代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才能够认识数学的本质、数学价值和意义。
在学习圆台的侧面积公式后,我提出了一个课题:圆柱、圆锥、圆台三者的图形与侧面积之间有否联系?有一个学习小组第二天一大早就对我说:我们经过研究,圆柱、圆锥、圆台实际上有共同点,当圆台上底直径与下底直径一样长时,就成了圆柱:当圆台上底直径为零时,就成了圆锥。同时,三者的侧面积只要记住圆台侧面积公式S=π(R+r)L即可。当R=r时,有圆柱侧面积S=2πrL,当一个底面等于零时,有圆锥侧面积S=πRL。得到老师的肯定后,他们显得极为高兴,像获得一项重大成果。还有一个小组也发现了类似的性质,并且又得到了另外一个知识结论:梯形当上底为零时,便成了三角形,所以面积公式也相通。得到了老师的高度表扬,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高了。
一些有意义的应用问题,如“公积金购房贷款”问题:“计算我校教学楼的砖块数量”等实际问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数学的思维”的意识与习惯。
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素质,培养学生正直与诚实的品质,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很好的个性化学习方式,按学生自己的学习意愿,选择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自主去看一些数学人文方面的书籍和数学发展史方面的科普读物,进一步感受数学方法和思想,了解数学家们是如何研究数学的,感受灿烂的数学文化,这是很好的培养学生心理品质的途径。
此外,教师在辅导、与学生课间谈话、学生数学成绩的评价等方面也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无处不在,关键是教师要做个有心人,真诚地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培养。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不断完善自我,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进化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