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性的睿智
2011-12-29朱燕冰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4期
摘 要:在语文课堂的诗歌教学中,把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效结合起来,使青春期学生在自主的文学审美活动中受到陶冶和教化,形成正确的爱情观,对于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这是一种生动具体的人生教育,从感性体验中获得理性认识,更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诗歌教学;青春期;爱情观
针对当今中学生越来越突出的早恋问题,笔者认为,充分利用语文课人文性的特点,在诗歌教学中渗透正确爱情观的教育,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早恋教育策略。它可以使学生形成健康的性心理和爱情观,形成睿智的人性,并用以驾驭自己的感情和行为,从而有效防止早恋问题的产生。
一、诗歌教学渗透爱情观教育的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1.中学生早恋问题产生的原因
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由年龄特点决定的,其二是传统的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产物,目前学校和家庭过于注重中学生的学业状态,忽视了他们的性成熟、性心理发展中的问题。如何指导学生顺利走过青春期,除了一般的说教外,在诗歌教学中大胆渗透正确的爱情观是非常有效的途径。
2.采取措施,主动预防,把工作做在前面,可以避免被动局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重要的是早在青年小伙子对姑娘产生爱慕之情以前,就应该教育这些未来的男人正确对待姑娘的美,也就是把这种美作为人的美来赞赏,对这种美充满尊重的感情,而姑娘也应该从多方面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使自己的兴趣、志向和情感的境界更高、更美、更富有创造性。”可以预防的措施有很多,在诗歌教学中渗透正确爱情观的教育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措施,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并用以驾驭自己的感情和行为,从而有效防止早恋问题的产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3.教学中的人文性,即对人的陶冶教化作用,是它本身固有的特点,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人文教育是做人的教育,而且是一种高层次的教育,在诗歌教学中,把作品蕴涵的人文因素发掘出来,印入学生的心灵,对于提高“人”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这是一种生动具体的人生教育,从感性体验中获得理性认识,将更能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
4.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打开当今高中语文读本,涉及爱情的文学作品不少,且以诗歌为主,从《诗经》中的《卫风·氓》到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在这些古今中外的传统文化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关于如何对待爱情的精神资源。因此,在诗歌教学中应注意从中吸取这些精神养料;把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自主的文学审美活动中受到陶冶和教化,形成正确的爱情观,从而使学生的心理趋向健康、人格更健全。不言而喻,这对于学生的早恋心理和行为肯定可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这比班主任在班会课上空洞说教的效果肯定要好得多。
二、诗歌教学渗透爱情观教育的途径
1.通过让学生自主感受诗作人物形象来渗透
对学生主体的重视和肯定是渗透学生健全人格和心理的前提,从人的全面发展来看,无论是人格的形成,还是学力、能力的养成,感性具有理性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正是语文教育的特殊意义所在。而且“文学形象几乎永远大于思想”,而“诗的本质就在于给不具体的思想以生动、感性、美丽的形象”(别林斯基《杰尔查文的作品》)。诗人总是通过“美丽的形象”表达其深刻、宽厚的思想感情。优秀的作品以其鲜明深刻的形象、丰富多彩的感情和博大精深的思想唤起学生高层次的自我追求,自觉地用人类文明的精华和新时代的精神塑造自己的人格,不断追求和实现自我价值,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完善自己的人格。
因此,可以抓住作品描绘的形象作为教育的“突破口”。让学生先从感性上自主感受人物形象。要感受形象就要通过想象打开文字形象的大门,在自主的审美体验中学生自然会产生对人物的爱憎感情,即能明辨美丑爱情。然后在此基础上“知出”,即跳出作品客观评价作品人物对待爱情的不同态度和行为。
2.通过比较阅读加以点拨渗透
俗话说,“对比出真知”“有比较才有鉴别”,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加以比较,并讨论交流和发言,学生在讨论交流和发言中碰撞出的思维火花,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要比较就要找好对比点,如把同题材而不同主题的加以比较,主要是比较作品人物对待爱情的不同态度,从中得到启示。如在学习《迢迢牵牛星》时,我指导学生将它与宋代秦观的《鹊桥仙》作比较。两篇文章都是写牛郎织女的同题材作品,但主人公对待爱情的态度却迥然不同。《迢迢牵牛星》中的织女是个愁苦满怀的形象,面对不可逾越的银河,“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而《鹊桥仙》中的牛郎织女却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真挚相爱,坚定不移,是无尽期的、永恒的爱。经过比较,时下流行的“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的错误爱情观不攻自破。
3.通过介绍课外作品引导渗透
主要是在学习课文诗作后介绍相关的课外诗作或其他体裁作品,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爱情观。
如学习《我愿意是急流》时,可介绍作者的另一篇作品《自由与爱情》,让学生知道爱情并非人生最重要的部分,为了事业及集体利益,可以牺牲爱情,即个人爱情利益服从集体、国家及社会的利益。还可以推荐《我为何而生》和《荷花淀》,让学生知道爱情只是人生一个美好的组成部分,应该有更高远的追求(如知识、为人类)等等,应走出爱情和家庭的小圈子,摆脱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女人比男人低一头的思想,要不断进步,要自尊、自爱、自立、自强,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才会结出爱的硕果。
4.通过指导学生课外练笔进行渗透
作文如做人,在学习了课文诗作后,我指导学生课外写诗评,并鼓励写散文和小说,以此表达自己的感想,或联系个人、生活及社会实际抒写自己对爱情的看法,也可以是对中学生早恋的看法,或与异性交往的心得等。把学生初步形成的爱情观用文字巩固下来,实际上效果也远非记录那么简单,而是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比叫他们发言更精彩、更有实效。如可向学生推荐参考题目:《浅谈〈卫风·氓〉中女主人公的爱情观》《十七岁的我们是否可以承受爱》……
下面摘录学生练笔中的一些片断:
学生甲写道:“……不经意间我们的目光撞在了一起,擦出了火花。在耀眼的一刹那,昨天的语文课在脑海中闪现,我知道,我不能,我要做情感的主人。”
学生乙联系当今社会生活中包二奶现象写道:“……这不是真正的爱,是不平等的爱,正如《致橡树》中所说,女人不能还像在封建社会中的女性那样依附男人而活,要自强自立,要有尊严的、平等的爱,要在互相独立的基础上各自实现自我的价值。”
总之,学生通过写作,进一步形成了正确的爱情观,性心理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在语文课堂的诗歌教学中渗透正确爱情观的教育是防止早恋问题产生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形成健康的性心理和正确的爱情观,形成睿智的人性,并以此指导、驾驭自己的感情和行为。并懂得要从多方面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要自尊、自爱、自立、自强,使自己的兴趣、志向、情感的境界更高、更美,心理更健康,人格更健全。这对中学生顺利走过青春期甚至整个人生道路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