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因细节而美丽
2011-12-29朱建华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4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是最为精細的思想情感艺术。”马卡连柯也说:“教育要具体具体再具体,細节細节再細节。”教育孩子要像《诗经》里所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細节决定我们的教学质量。一个注重細节、做好細节的教师也许不一定会成为名师或教育家,但他的课堂一定是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从备课、上课到作业指导与批改,任何一个細小的环节没有注意到或处理好,都可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有时候,普通老师和名师之间的差距可能就是一层窗户纸,这层纸的差距就是細节的把握。
一、《与“精彩”擦肩而过》——备课认真吗
在全国小学语文第五届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一位青年教师执教的《两小儿辩日》中有这样一个細节:
生:孔子连这个问题都“不能决”,人们为什么还称他为“圣人”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但是老师的回答可能不能令你满意。你课后去研读孔子的有关著作,得到的答案也许更好。
这是一堂高水平的课,得到了与会专家和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但这里有一个明显的瑕疵:对学生提出的这个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没有进行引导,而是搪塞过去,轻易地将一个绝好地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与本文对话的契机放过了,与有望生成的精彩擦肩而过。
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就会发现,孔子作为当时的一个大教育家、大学问家,这么认真地对待小孩子的问题,又这样如实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在是难能可贵的。正是这种实事求是的“不能决”,体现了孔子谦逊、诚实的品格。此时,教师可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深入对话,感受孔子人品的伟大,感悟知识的浩瀚。
教师为什么会被学生问得措手不及,以致错失“生成精彩”的良机呢?关键在于“预设”出了问题。本文的人文内涵主要有两种: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教师如果在备课时能准确把握、深入领会教材,这样的遗憾是可以避免的。教师要想成功把握教学細节,就应“功夫在课外”,做好多种“预设”,使自己胸有成竹,到时才能“以变应变”。
二、《一位听课者的反思》——教研主动吗
在上海卢湾区开展的一节教研课上,几个跟我们一起听课的年轻人积极而有序地发言。一位说要来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一位说要来评这堂课上的学生活动情况;然后还有评教学目的、教学效果,评重难点的处理等等不一而足。一个个分析评价都非常到位,简直都是专家了!而且他们都像是有备而来,不但有自己的发言稿,而且好像还知道别人说什么,因为他们的发言各有侧重,绝不重复或雷同。后来听了区研究室主任现研修班指导老师的介绍才明白,原来他们都是研修班的学员,分别来自各学校的一线教师。他们的研究方向不同,听课时注意的角度也不同,几个人分别就一堂课的各个方面作了深入、細致的分析评价。这样使评课不再只是流于形式,而是快速高效。上海人真是精細啊!我再一次感叹和佩服。上海卢湾区的评课非常实在,“不虚美,不隐恶”,更有合理化建议。之后,还要让授课人进行自查和反思,写出一篇2000字以上的教学后记。在这样的机制下,上海市的年轻教师能不很快成长起来吗?而且成长起来的不仅是熟练的教书匠,更是学者和专家。
就此,试问:每一次听课之前你独立钻研了吗?你做好准备了吗?就是这样一次次预先准备的細节,会成为你走向成功的阶梯。
三、《在乎学生的“在乎”》——教育有智慧吗
听说过这么一件事,一节语文课上,学生甲和学生乙先后被老师提问,两人的回答都正确。老师对甲生说的是“请坐下”,而对乙生说的却是“坐下”。乙生当时感到很委屈,觉得老师偏心,课再也无法平心静气地听下去。回家后还向家长诉说了心中的委屈。当时我想,也许老师是“说者无心”,但学生却是“听者有意”。教师一句无心的话语却打破了一个学生内心的平衡,挫伤了一个学生可贵的自尊。教育不是抽象的,教育是具体而实在的。“小事”虽小,“細节”虽細,但我们也不容忽视,不可大意。
还听过惠安实小蔡田华老师执教的《春雨沙沙》一课,其中有一細节让人啧啧称赞,也给人以震撼。课上老师让学生自读课文后找出认为比较难的字词当小老师提醒同学们注意。几位学生发言之后,一名小男生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我想提醒大家注意‘滋润’这个词,请大家跟我读。”在此之前已有两名学生说过这个词了,蔡老师已提醒过学生应说不同的词。显然这小男孩刚才并没有认真听。要是平常上课你会怎么办?那蔡老师又会怎么处理呢?没料到蔡老师冲着这小男孩一笑,高兴地说:“看来‘滋润’这个词确实重要,又一位小老师提醒我们注意了。”只见那小男孩神气地坐下来,一节课腰都挺得直直的。我不由得为蔡老师的教学机智而暗自叫好,更为她对孩子的尊重与关爱而心生敬佩。
反思我们日常的教学活动,常常是随心所欲,指手画脚,很少蹲下自己的身子,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很少在乎学生的感受,在乎学生的“在乎”。教育无小事,这样的細节正体现了一个教育工作者宽阔的心胸、炽热的情感和睿智的策略。我想,只要我们善于从每个学生身上发现闪光点,于每个細节之处寻找出星星之火,奋力而艺术地鼓风吹气,就必能形成燎原之势。
优秀教师的全新视界里教育工作事无巨細。細节是一种工作习惯,細节更是一种教育智慧,以細腻的心境和深刻的思想,从点滴細节的教育行为中,充分体现出教师精益求精、无微不至的工作理念,真切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无处不在、細致入微的人文关怀,铸造出最精細、最完美的教育体系,让教育永远焕发出細节之美。
(作者单位 安徽省铜陵市田家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