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音乐课堂中真正实现合作探究
2011-12-29胡晓军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4期
摘 要:合作探究式教学是中国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性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改善课堂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就如何将这一教学法合理运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作出了探讨,从培养学生精神、选择学习任务、组建小组等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合作探究;培养精神;选择任务;真实评价;合理组织
音乐新课程走进了我们的校园,也给我们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音乐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最有发展空间的一种教学方法。我在长期的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从以下几点着手,可以真正运用好合作探究。
一、培养每个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合作探究学习的目的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在合作探究活动中享受音乐、享受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化被动接受外来知识为主动和同学分享共同探究取得的知识成果。在教学中,教师要给所有的学生提供表现机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都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真正体现音乐教育理念:让音乐属于每个人。如我在《外国民族民间音乐》一课中,把全班学生分成亚洲组、非洲组、拉丁美洲组等,每组学生再分别搜集整理课题中涉及的每个国家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最后在课堂上共同探讨各国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及鲜明的民族风格。同学们个个踊跃发言,协作表演,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二、选择有合作探究价值的学习任务
教师在设计合作探究任务中,应精心安排,有所取舍,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简单易行,一目了然的不安排;高深莫测,令人望而生畏、无从下手的不安排。把合作探究的重心放在教学的重点上,放在学生的兴趣处,难度要适宜,使学生经过课堂讨论或集体创造后有所收获,有所发展。我在《汉族民歌》一课中,设计的问题是“探究汉族南北民歌风格形成的原因”,以6~7个同学为小组,利用高中生已有的音乐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分别从地理环境、人群性格、风格习惯、地方方言等角度探索风格形成的原因,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圆满地完成了课题任务。
三、组建合理的合作探究小组
根据教学要求,合作探究小组可以灵活地运用这样几种分组方法:(1)为了体现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意识,各小组间应该势力均衡,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主动能动性,发挥协作能力。(2)周期较长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采用以兴趣分组为宜,便于同学之间的合作。(3)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体优势,使小组内部获得更多的信息、更深的见解,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技能、知识面按一定比例采取异质分组。(4)课堂辩论可以按观点异同来分组。如我在《图画展览会》欣赏教学中,让善于表演的同学扮演各种动物角色,朗诵好的同学担任旁白,有美术基础的同学重现图画画面,有器乐特长的负责背景音乐,全班同学集体合作,共同表演,将音乐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总之,教师一定要明确思路,分工细致,并以一个学生的指导者、评价者的身份来参与,给予必要的、及时的指导,使合作探究学习成为学生求知的快捷通道。
四、运用客观、真实的评价
在合作探究学习汇报中,教师通常关心学生讨论或表演的结果,只要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了,或者表演了,不管什么情况,都大表赞赏之词,即使是学生回答的问题完全不正确,老师为了不打击其积极性,也给予了肯定的评价,这其实是过度赏识,忽略了对学生不良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含糊的甚至错误的评价语言更可能会误人子弟。只有客观、真实的评价才能使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才能真正形成具有魅力、具有价值的音乐评价。
五、合作探究法必须与其他教学方法相融合
音乐课程教学目标的多重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综合性。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不能仅孤立抓住合作探究,为了学“合作”而合作,为了学“探究”而探究。能独立完成的简单学习任务,偏偏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通过所谓的合作探究来完成,其结果使学生对这种学习形式失去兴趣,懒于思考,懒于讨论。其实衡量某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恰到好处,归根到底还是看教学效果。所以,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合理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帮助我们实现上好每节音乐课的目的。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只有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认知特点出发,精心设计、周密组织、合理评价,音乐课堂上的合作探究学习就一定会开展得有声有色,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实效性就一定会得到有效的贯彻和体现。
参考文献:
[1]音乐教学法.
[2]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作者单位 湖北省荆门市东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