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实验研究
2011-12-29周靖峰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4期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学习方式被教师普遍采纳,并尝试运用于课堂中。运用实验法、逻辑推理法及多年教学经验,针对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进行实验研究,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希望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激发其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实验研究
我们希望通过应用实验研究,摸索出一种较为有效、易于教师操作的合作学习模式和方法;证实在现代教育理论(主要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通过合作学习,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一、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后学生学习行为变化的探讨
1.实验过程
通过对我校初二年级10个班分析比较,选择2个学生人数、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相近的班级进行试验(2个班入学时按成绩、性别分班,实验班52人,对照班55人)。实验班和对照班施教教师均为具有7~8年教学经验的中学一级教师;实验时间为2010年4月上旬至5月下旬。实验时,只对实验班教师说明要开展教学科研实验,并要求其按照事先商议的办法收集有关学生的数据和进行前、后测,同时要求其按实验方案进行课堂教学。另外,整个实验研究的方案,实验方法等均不告诉对照班教师,也不让其参加整个实验研究过程的各种讨论会,对于对照班学生,一切按正常秩序学习、测验,只是多了前、后测。
2.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数据分析
(1)学生认知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从表一和表二的统计成绩可以看出:实验前两个班学生数学成绩和相应的数学认知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致相同,没有太明显差异。
从两个班后测考试成绩(表三)对比可以看出:尽管后测试题难度要大一些,但实验班学生成绩仍略有提高,而对照班学生成绩随着题目难度增加成绩有所下降,这是合乎情理的,也是合乎逻辑的。由此可以认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实验班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和发展。
(2)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再看实验研究中期进行的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单元考试成绩比较(表四)。学生成绩都不是很理想,但实验班学生各项指标比对照班都高出许多。
这是实验结束后的一次测验。从学生测验成绩看,这部分内容相对容易些,与上次成绩相比,两个班及格率都提高了29个百分点,但平均分实验班提高的幅度比对照班更大。从两次测验成绩均可看出,通过合作学习的实验,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以上统计数据表明,根据合作学习教学理论,创设接近真实的教学情境,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和启发下,学生利用学习资源通过合作学习,主动建构知识意义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即“主导—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的确能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较大提高。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对策
1.要强调合作探究的学习内容
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他们需要知道合作学习具体有哪些需要完成的目标。因此,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前就应明确小组学习任务,并在小组合作完成后进行考查,这样就会增强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如在教学“正多边形的性质”时,为了让学生能充分理解并能通过自己主动学习获得对正多边形性质的认识,可让学生4人一组,每人负责下面一方面内容,然后小组总结。
①正多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②正多边形的对角线有什么特点?③正多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④正多边形的周长和面积有什么特点?
这样,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每个人就有明确的任务要求和个人责任,合作学习就能达到预期目标。整个过程以小组活动为主,教师适当指导,在关键处给予点拨。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享受探索成功的喜悦。
2.合作学习内容应具有现实性
结合现实背景的数学内容,会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较容易激起学生的研究兴趣,较容易开展合作学习。
案例:某校初一1、2两个班共104人去游园,其中1班人数较少,不到50人,2班人数较多,有50多人。经估算,如果两班都以班为单位分别购票,则一共要付1240元;如果两班联合起来作为一个团体购票,可以节省不少钱。问两班各有多少名学生?购票人数1~50人、51~100人、100人以上每人门票价分别为13元、11元、9元。
这样的题目,实际是在一般常规应用题上增加了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觉有信心解决,因此会带着极大的兴趣参与其中,通过小组活动,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也能理解并计算出结果,也能体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肯定自我。
3.教师应选准合作学习的时机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针对合作学习我们应选准时机。如,由于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思考的角度和理解的深度、广度都存在差异,因此学生意见往往会出现分歧,各说各有理,课堂气氛异常激烈,此时正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极好时机。对照对方见解,加上冷静思考,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就很快达成共识,收到良好的效果。
案例:甲、乙、丙三位同学合乘一辆出租车同往一个方向,事先约定,甲在全程三分之一处下车,乙在全程的三分之二处下车,丙坐完全程下车,车费共54元,问甲、乙、丙三位同学各付多少车费较合理?请设计一个方案。学生设计的方案有3个以上,意见很不一致。
方案1(平均分摊):车费共54元,平均分给甲、乙、丙三人,即每人各付18元,这个方案不合理。
方案2(路程分摊):车费共54元,如按乘坐距离来计算,由甲、乙、丙所乘路程的比为1∶2∶3可得,甲、乙、丙所付车费分别是9,18,27元。
方案3(分段结算):车费共54元,如按前路程、中间路程、最后路程分别计算车费,则各为18元。开始路程需付18元,甲、乙、丙各付6元。中间路程需付18元,则乙、丙各付9元,最后路程需付18元,由丙承担,这样甲应付6元,乙应付15元,丙应付33元。
方案4:按道路好坏,进行分摊车费。
有些同学说方案2较合理,有些同学说方案3比较合理,理由都很充分。笔者认为选方案2或方案3都可以,这样一来,同学们思维活跃,勇于探究,感到自己都在学习有用的数学,学习效果就大不一样。
4.合作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合作学习是集体行为,但与个体的独立思考是密不可分的,他们存在一定的辩证关系:合作学习往往是个体遇到困难或个人能力解决不了时才出现的,学生这时候的困惑使他们想通过与别人交流、合作分担个体困难,形成合力解决问题;而合作学习的顺利完成又需要每一位成员的智慧结晶。因此,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合作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代替的。只有在学生思考达到一定程度开展合作学习,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正面交锋,这样才能找到最佳答案。
实验证明,实施合作学习,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改变学生单调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热爱程度,从而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并且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逻辑能力与合作能力,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刘杰.现代教学设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01.
[2]周军.教学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2.
[3]彭钢,蔡守龙.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06.
[4]董洪亮.新课程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06.
(作者单位 江苏省江阴市周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