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进生”转化新论

2011-12-29周静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4期

  一谈到“后进生”,很多老师就会想到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后进生的转化理所当然的就是要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提高这些学生的考试成绩。诚然,这种方法能使学生的考试成绩提高一点,但无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甚至会更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厌学情绪。但细想一下,这种后进生的观念对吗?难道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就不是好学生了吗?
  新教育理念要求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某个学生可能文科成绩差一些,但其理科思维能力很强;或文化课成绩稍差,但文体能力很强。而这也正说明,学生的智能发展是不平衡的,有其强项和弱项,但绝不代表这样的学生就后进!老子曰:“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意思是说,真正的智者一定是精通某一特长的,而涉猎广泛的人往往是样样都懂,样样都不精,也就成不了高明的智者。事实一再证明,我们曾经眼中的“后进生”往往成就卓著。为此,作为教学的主导,教师至少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
  在教学活动中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不论什么课程,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所以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首先要改变自身形象,“把微笑带给他们”,以形成和谐、融洽、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相信,那些你眼中所谓的“后进生”,不需要你的使劲鞭策,成绩也会突飞猛进的。
  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进生只是某科成绩差一些,并不代表其他方面也“后进”。但由于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教师只重视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甚至把他们划入了后进生的行列,导致他们学习信心不足,自卑心强,怀疑自己的学习潜力。在新教育理念下,教师要转变观念,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信心。学生经常受到激烈、鼓舞会产生肯定性愉悦性的心理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正强化作用。切勿不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其对爱好、兴趣的需求,而一味强调各科齐头并进,否则势必剥夺学生选择的权利,扭曲学生的自然天性,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
  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下,再谈“后进生”的转化,关键不是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走出认识误区,改变过去应试教育下那种片面的“后进生”观念,学会以新的理念、新的态度、新的思维去认识学生。
  (作者单位 河北省三河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