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几点尝试
2011-12-29李兆英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7期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师必须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挥语文的思想性作用,寓德育于智育之中,因文悟道。就此做了几点尝试。
关键词:语文;德育;渗透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尤其在政治思想方面上不同于其他学科。古人云:“文以载道”。在今天,这个“道”应该是宣扬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和品德修养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师必须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挥语文的思想性作用,寓德育于智育之中,因文悟道。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较之其他学科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越性。鉴于此,我们作以下几点尝试。
一、导语讲解时,渗透德育思想
导语也叫“开场白”,人们常说:讲课要有“凤头”。这是说,讲课之前,导语是至关重要的。生动优美的导语,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如讲《醉人的春夜》微型小说时,可设计这样的导语:“1982年,在打倒四人帮之后,国家形势逐渐好转,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精神世界也得到了净化,助人为乐、急人所急之事时有发生。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醉人的春夜》,就是描写兄妹俩在半夜里热心帮助一位骑自行车的人的故事。”通过导语的介绍,既教育了学生,又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背景介绍时,渗透德育思想
语文教师每讲一篇课文,都要把文章的时代背景讲述清楚,阐明缘由,启发学生联想文章内容而有所领悟。如讲《我的一天》一文,教师要介绍:这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在1935年9月27日为《世界上的一天》征文而写的。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正在进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设,经济建设蒸蒸日上。奥斯特洛夫斯基忘我地工作着。1933年至1935年他又创作了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荣获列宁勋章。从此,奥斯特洛夫斯基闻名于世,成为世界革命青年的学习楷模。教师给学生这样一介绍,奥斯特洛夫斯基就成为学生心中仰慕的人物。于是可以鼓励学生学习奥斯特洛夫斯基,珍惜青春,像他那样过好每一天的生活!因此,教师务必要在背景介绍上多用些心思,不但要教知识而且要育人。
三、文题讲解时,渗透德育思想
文题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题冠于文章之首,既能凝聚文章,又能提挈全文,从某种意义上说,文题就是对文章内容的最富特色的浓缩或概括。教师每讲一篇课文时,对文章的题目都要进行分析和研究,文题含蓄的意义、文题词组的概念、文题内部的逻辑关系等都要让学生明了,这样才能诱导学生认真地进入课文,如讲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一文时,重点要告诉学生这个“文题”是一语双关。作者特意让小屋距于高高的山坡上,暗含远离“人境”,不闻车马之声的“桃园”之意;又特意让小屋占了地利之便,不搞人为的文明,只要自然。尽管小屋可能是虚构的,只是作者的幻想,但是却寄托了作者对安适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怀。因而,可激荡起学生心灵深处的共鸣而热爱祖国山川的一草一木,增强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作者单位 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北区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