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011-12-29薛守队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7期

  新课标要求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努力创新,做数学学习的主人。面对这一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我们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上动脑筋、下工夫,让学生热爱数学、探索数学,进而主动地去理解、想象。如何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针对实际情况,实现从小学到初中的顺利过渡
  初一学生年龄只有十一岁左右,处于从儿童时期向青少年时期过渡的阶段,他们不善于独立思考,习惯于具体形象的思维,机械记忆强于理解记忆,他们习惯于照老师讲的,书上写的去模仿解题,而不善于分析思考。
  针对初中学生的上述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逐步过渡。
  1.用比较生动、形象的儿童,语言,通过具体事例、实物演示,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教材,培养兴趣。
  2.开始阶段,讲得多一点,注意引导,逐步放手。
  3.注意教给学生一些适合于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
  二、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使新知识和原有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新知识纳入到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去的主动建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教学中应遵循学生的就近发展区,创设适度的问题情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依据数学思维的规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数学思维的规律,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例如,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①的两根如果相等,那么b2=4ac;如果方程①的两根之比为1∶2,那么2b2=9ac。然后证明这一结论。这种教法,显然比直接出示题目,再演绎证明更创新思维。
  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要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这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体现。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判断来加以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具有个性的见解。
  四、教会学生在探索中思考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思考习惯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思考、探索的机会,使学生学会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能更好地激励学生主动去发现、探索、开发自己的智力。
  多角度思考,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优异的数学思维品质。学生优异的思维品质,有赖于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持之以恒的培养。例如,在教学中常用一题多解、一题多问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常用一题多变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采用难题巧解训练学生思维的独特性等。
  数学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数学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同化”或“顺应”,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这种“同化”或“顺应”的工作最终必须由每个学习者相对独立地完成。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要进行指导,教师应着力于以下几点:(1)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入手来开展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使学生会思考;(2)从创设问题情境来开展探索式教学,培养学生追根究底的思考习惯,使学生学会深思;(3)从挖掘“问题链”来开展变式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推理、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善思;(4)从回顾解题策略、方法的优劣来开展评价,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学会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善于暴露思维过程,留下一定的思维时间与空间。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鲍集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