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对话”成为课堂教学的灵魂

2011-12-29朱加丽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7期

  摘 要:教学,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也是师生与文本的一种相互作用的对话。这种互动对话作为阅读教学的新形态,既昭示着民主和平等,也彰显着个性和人性,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对话的积极作用,让对话成为课堂教学的灵魂。
  关键词:对话;教学;灵魂
  
  对话,作为一种特殊的课堂交往方式,无疑是新型课堂人际关系重构的有效手段,它体现了现代课堂的基本特征和内涵——民主、平等、互动、交流。古人语:“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思想只有相互碰撞才能产生创造的火花。然而,随之也出现了诸多不和谐的画面:有的课堂看起来热热闹闹,似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其实有教师作秀表演成分存在。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对话”成为课堂灵魂呢?通过课堂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营造平等、民主的对话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学生来说,最好的教师是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伙伴的那种老师。”走进孩子的内心,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学习伙伴”,努力营造师生民主、平等的对话环境,用富有亲和力的语言、真诚的赞赏,去感染学生,学生才会真正感觉到平等、安全、毫无束缚。因此,教师要敞开心扉与学生对话,要有海纳百川的宽容精神。既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的认识见解,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亮出自己的观点。
  二、培养学生积极发言和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在新型阅读教学环境中,教师要把话语权交给学生,善于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充分信任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有信心敢于发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积极融入课堂之中,培养他们勇于说话的习惯,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使班级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师生心灵共同交融的对话场。让发言成为一种需要,一种习惯。
  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在初接触到一篇文章时,总是迫不及待地想把它一口气读完,然后产生一种朦胧的、散乱的感受,却很难挖掘出作品的深层意蕴。这时,教师就要教会学生思考,留时间让学生思考。
  如在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时,我让学生交流初读感受后,初步了解了李时珍的辛苦之后,并不急于讲解课文,而是又给了学生近10分钟的时间,让他们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朗读课文,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把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由原来的粗浅逐步引向深入。从学生的发言来看,他们已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世界。我仍没有就此满足,而是要求学生再读书、再思考,终于让学生抓住了文本的“中心点”:李时珍吃得苦、住得苦、赶得苦为什么并不觉得苦?他何必亲自冒着生命危险品尝药材?……
  从这些对话中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完全进入课文情景,正与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此时,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在心灵的自由飞翔中,感受到认真阅读,用心与文本对话的喜悦与乐趣。
  四、充分挖掘教材,选择最为恰当的“对话点”
  1.从课后练习题入手
  一个好的问题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激发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进行对话要选择最为恰当的“对话点”。如四年级下册《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中有这样一个问题:“默读课文,想想为什么说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品读课文时,我便从“息息相关”导入,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教材,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互动交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阐述自己的观点。因为课文通俗易懂,学生平时与网络接触也比较频繁,所以他们自然会津津乐道,兴致盎然了。最后,我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既然互联网这么好,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毫无顾忌地天天享用它呢?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样,教师紧扣课后练习题组织学生进行对话,使学生对国际互联网有了全面、正确的认识。
  2.从课文留白处入手
  课文有许多留白之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留白处进行对话。如四年级上册《普罗米修斯洛火》中有这样一段话:“普罗米修斯小心翼翼地把火种带到人间。从此,人类就用火来烧熟食物……用火来……还用火来……”我便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对话:人们得到火种后会怎样欣喜若狂?会怎么说、怎么做?再如《成语故事》中《画龙点睛》的最后一句“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教学时引导学生说说:“假如你就是现场的一位游客,你会怎样赞叹?”
  3.从学生的认识肤浅处入手
  学生解读文本时会因生活、阅历、知识的有限,其阅读对话质量有时也会与文本真正含义有所差距。此时教师就持着“珍视孩子内心独特的感受”的原则,及时引导,让学生的感悟从“浅层次”向“深层次”发展。如《爱之链》一文教学中,当问道“老妇人为什么要帮助女店主?”有学生回答:“女店主脸上带着甜甜的微笑很可爱,所以老妇人帮助了她。”“女店主已经极度疲劳了还在坚持为客人服务值得同情,所以老妇人帮助了她。”……
  老师没有急着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再度认真阅读课文,相互启发,从而最终使大家都明白其中的真正原因,也了解了文题“爱之链”的深刻含义。
  4.在角色扮演中引导学生对话
  有人认为,对话就是指语言上的平等交谈。实际上,学生的倾听,教师的各种姿态以及教师和学生间的一个眼神,都传递着某种信息。从这个角度来说,集语言、动作、表情于一身的表演,更是一种对话。而这种对话,更具趣味,更能打动更多的学生,也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情境作文《捕鸟》中,让学生听音乐,感受并描写大森林、小鸟的美丽可爱之后,自己竟扮演成一个偷猎者。在学生义愤填膺之时,请全班同学推荐一个同学扮演“红领巾”上台对教师的“偷猎”进行劝阻。在这个表演中,教师创设了一个鲜活的“文本”在与学生对话。这里的教师即文本,文本即教师,教师和文本已融为一体。很多学生感同身受,写了许多生动、感人的好文章。
  5.在词句仿写练习中引导学生对话
  词句仿写,既是一种理解积累,也是一种迁移运用。完成仿写练习的过程,既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又是学生与同学、学生与老师甚至学生与自己等多种形式的对话过程。如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执教《爱如茉莉》时,当学生研读了课文,感觉了文中主人公之间的深切爱意后,这样引导学生:
  “爱如茉莉,平平淡淡,却又让你感到真真切切。老师让你打个比方:爱如什么?”
  在与文本、与老师、与同学对话的启发下,同学们说出了“爱如白云,纯净又柔白”“爱如路灯,照亮一生”“爱如杨柳,缠缠绵绵”等诗般的精彩语句。
  总之,对话在阅读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我们要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语文教学实践,让学生在对话中掌握知识,发展技能,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让他们从内心深处爱上语文,想学语文,想学好语文。相信只要创设良好的对话氛围,给学生充裕的探究思考时间,选择合适的“对话点”,对话就一定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它灵魂的作用。
  (作者单位 江苏省金湖县育才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