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有多

2011-12-29张红芳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7期

  当前,教学改革如火如荼,新课改试验也层出不穷。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互动、生成已成为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成为我们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航向标。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更应该是师生共同构建知识的过程;不是教师单人表演的过程,而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再现,而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充分展现;不只是实现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的活动过程,而且更应该是师生生命共同经历成长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教学观念的变革,重新审视课堂教学。“动态生成式教学”使教师与学生互教互学,共同开发课程、共创共生,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让课程变成动态的流水过程,课堂将会焕发出生命的意义,教师的专业眼光、专业品质和专业技能在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中,将会大幅度提升乃至超越。“动态生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应成为语文新课程的基本课型,成为新课程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的基本教学形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对语文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语文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由此可见动态生成性是课堂具有生命活力的重要标志。
  一、精心预设——预设是生成的基石
  精心预设十分必要。它是要动态调整的,应使预设有弹性、留有余地,让整个预设空间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自由度。
  1.了解学生,关注学情
  老师如果能在上课前预测学情,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都兴致盎然地投入到感知课文内容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锻炼他们筛选信息、理解课文和口头表达的能力,亲自体验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2.预测学生,留存空间
  教师不但要了解学生的“已知”,还应该注重预测学生的“未知”。对于一篇文章,学生可能知道了什么,又有哪些是可能不知道的,教师应该心中有数。因此,在教学方案设计中要留有空间,对过程要多作假设:学生会如何说?我又该如何引?不妨多模拟些情境,多估计些情况,使预设更有宽度和深度,这样,教师才能从容不迫地面对学生,才能胸有成竹地进行引导与点拨,也才有可能收到许多意外的精彩。
  二、适时生成——生成是预设的升华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彼此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如果说,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那么生成的精彩与否则取决于教师个人的调控手段、教学艺术。
  1.创造环境,生成资源
  教师要努力构建一种开放、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知识的平台,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促进课堂发展的教学资源。
  2.善待“错误”,捕捉资源
  如果我们老师能够凭借自己敏锐的观察力,理智地捕捉到这个错误并对其进行剖析,快速找出与教学活动相关的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启发引导的话,那学生全面而又丰富的感悟将是始料不及的,所以说这种生成的错误是一种珍贵的课程资源,善待学生的错误,其实是学习兴趣的又一次激发,也许这意外的“生成”将成为新的成长点。
  三、加强整合——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需要我们教师预先作出周密的安排,预先设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教学计划。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我们不能死抱“预设”,而是以智启智,善于抓住契机,及时关注到课堂的“生成”,对来自学生中的课程资源巧妙利用加以整合,并在过程与方法中融入新知识的学习指导。
  四、动态设计——预设与生成的和谐音符
  1.分析学习主体
  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者,更是与学生一起组成了课堂的“学习共同体”,既“育人”,又“育己”。在民主开放的教学阅读中,教的主体和学的主体一起协作、平等交流、沟通,共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不断达成共识、共进,“教学相长”在课堂上实实在在地体现。
  2.考虑学习主题
  备课时,我们应考虑学生实际、教学目标、教参建议等,多种学习资源有机整合。
  3.整合教学资源
  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利用更多的有益资源。
  4.确定教学方法
  在备课时,教师要根据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以学定教,确定怎样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5.反思教学行为
  我们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追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教师不仅仅是课后要反思,在课前要进行反思,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进行反思。
  (作者单位 浙江省浦江县大许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