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辨析历史史料的能力

2011-12-29芮洪飞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7期

  新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历史史料,其内容很丰富,且针对性强、重点突出,阅读障碍又小,是培养高中学生运用史料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最佳素材。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呢?
  一、以趣引思,培养学生运用史料的兴趣
  1.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其好奇心,消除学习上的不利因素。教师在备课时要重视运用史料,注重创设历史情境,就会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样就会激起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热情,并产生积极思维的气氛。例如,在学习《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节时,利用多媒体画面介绍朝鲜战争爆发的情境,这场战争已经严重地威胁到新中国的安全,毛泽东同志审时度势,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中国志愿军高度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舍生忘死,英勇作战,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志愿军英雄事迹,被作家魏巍称为“最可爱的人”,并成为志愿军的代名词,沿用至今。经过这样的渲染后,学生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及抗美援朝的经过有了一定的了解,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
  2.培养辨析史料的能力
  培养辨析史料的能力要通过教师读,学生听或由教师指导学生之间读听史料;诠释史料中的掌故或语句难点;明晰史料的表述等一系列步骤,逐渐提高认识史料的能力。
  二、运用史料,提高学生探究史料的能力
  1.进行学法指导
  在培养学生对史料兴趣的基础上教会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去探究问题的能力。经常动脑,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经常动口,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经常动手,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总之,要求学生学会对史料的处理,对历史史料的阐述和文字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不但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激活学生的思维,把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在潜移默化中教给学生一把能够掌握材料辨析的钥匙,从而达到提高辨析历史史料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中学生对一些历史漫画作品感兴趣,可以通过漫画等史料激活学生的思维,得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在《20年代的国际关系》中有“一战后德国、英法和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一幅漫画。质疑这样的问题:(1)英、法、德和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怎样?(2)这些说明怎样的历史事件?图中核心问题最后结果怎样?提示学生找准关键词:如,战时、战后,贷款、赔款,图中箭头及方向等。再结合所学知识,把史料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审视,进行由表及里的整理,以此获取有效的信息。通过分析,最后归纳出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美国利用战争大发横财,成为最大的债权国,并构思一一作答。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辨析能力。从近几年高考材料题出现的新趋势来看,要求考察能力的力度在加大,对史料的阐释和文字表达要求也进一步的提高。
  三、遵循原则,把握辨析史料的技巧
  1.循序渐进的原则
  史料一般可分为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对史料的运用要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选用的史料必须符合客观的认知规律,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不管是一段式还是整篇的史料,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有一定的启发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无论是一题多问还是几题几问,问题之间要相互联系,又彼此区别,角度应有所不同,层次有深有浅,形成立体的结构。
  2.互补性原则
  教学中要充分地利用新教材中史料多的优点,实现学习历史和提高史料辨析能力的双丰收。但绝不否认,学习历史就只能完全局限于课本的史料,我们还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充相关的历史史料,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实现课内资源和课外资源的互补,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史料解决历史问题的技巧。
  3.启发性原则
  教学中有目的地引用史料,我们必须精心设计,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通过探究,学会方法,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问题要有适当难度,但具有启发性,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其目的是促进知识的迁移,努力促使历史知识与现实相结合。但是切忌问题太难,否则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没有兴趣。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管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