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011-12-29丁沛海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7期

  当前,语文课堂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部分学生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教师提问,少数人应答,思维积极的往往仅有几个。对语文学习的态度与感情,大部分学生是淡漠,无所谓,乃至疲倦,已是见怪不怪。那么如何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一、借助音乐,营造气氛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产生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而音乐能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体会到充满激情、意蕴深刻、声情并茂的美。
  比如学习散文《故都的秋》,如果学生的情绪过于“兴高采烈”,就很难被文中的“清、静、悲凉”的秋思和乡愁所感染,加之学生大都没有客居他乡的亲身感受,所以,上起课来,效果不一定会理想,学生也没有学习的兴趣。这时可以利用音乐来解决,课前先播放费翔唱的《故乡的云》,再配上一些秋风秋雨的镜头。在深沉而略带凄凉伤感的歌声中,学生的心会渐渐地沉静下来,继而不同程度地受到感染,上课所需要的那种氛围也就基本形成了。再开始学习课文,学生就能很快地进入“角色”,与作者、作品发生共鸣。
  二、抑扬顿挫,美化教学语言
  语文教师是语言知识最直接最有效的传播者,因而其自身的教学语言就必须具有美感,具有吸引力。语言表达应该抑扬顿挫。有声语言的传播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而语言也是最利于表达情感的媒介。课上总是一个腔调,一个语速,没有节奏,没有重音,没有起伏,学生听着很容易恹恹欲睡。
  课堂结构应该张弛有度。平铺直叙的课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要善于运用设问、悬念、铺垫等手法,使课堂呈现出起伏、急缓、张弛等变化。设计教学时,要预留思维的空间,课堂高潮迭起,气氛热烈,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就会增加。
  三、借助多媒体,再现形象
  多媒体课件可以呈现事物现象的本质属性,美妙的自然风光,奇特的自然现象,事物的本质特征,事件过程的演绎……还可以运用各种技巧,如对比、叠合、拖移、夸张,以及将事物变大为小、变小为大、变快为慢、变慢为快等等,使学生对事物的本质、事件的发展有直观的感受、清晰的逻辑、深刻的印象。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论语六则》时,可以用多媒体打出孔子的画像,而后老师简要介绍孔子的生平事迹,之后满怀敬意地说:“现在请让我们一起聆听两千多年前的孔老先生的谆谆教诲。”接着放录音范读,在低缓的古筝曲中,男中音徐缓地诵读课文,音色浑厚苍劲,夫子味十足。再看一看端庄的孔子画像,俨然是当面聆听夫子教诲。此情此景,充满了古朴典雅的文化美。
  四、挖掘想象,发展创造性思维
  想象力就是在记忆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把对客观事物的描述构成形象或独立构思出新形象的能力。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我们要发掘语言课文的有利素材,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开拓精神。
  五、鼓励发言,活跃气氛
  为了使语文课堂气氛活跃,就必须激励学生踊跃发言,让学生开口说。我经常举一些诸如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华盛顿、丘吉尔等伟人积极参与辩论、演讲的例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激励那些在课堂上跃跃欲试想说又不敢站起来说的学生,鼓励学生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把勇敢提到第一位,至于讲得好坏是次要的,一个人站起来就能带动一大片。这样课堂气氛自然活跃起来,即使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缺乏自信心的学生也会在活跃的氛围中受到感染,勇敢地站起来发言。
  针对学生基础薄弱不敢发言的特点,我还改变策略,一改过去我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惯例,改由学生提问题我来回答或由其他同学回答,其中包括极其简单的音义等,就这样,学生举手提问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很活跃。另外,我还给提问题或回答问题的同学实行加分制:提一个问题加1分,答对一个问题加2分;提两个问题加2分,答对两个问题加4分,以此类推,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按比例计入期末总评成绩。
  总之,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放任自流;要通过恰当引导,根据学生实际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使之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丁集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