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011-12-29陈玉梅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7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于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把教学思维贯彻到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
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应该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全面发展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具有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与思维能力的发展的双重性。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单纯的教学数学知识不会自然而然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际是数学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我们要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根据学生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和引导,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反之,教师不注意这一点,就会违背规律,使学生逐步养成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所以,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贯彻到教学中去。
二、把教学思维贯穿到小学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明确小学各年级担负的任务,从年级一开始做起。如:认识数的大小、比较长短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初步培养学生抽象和概括的能力。教学数的组成就初步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问题的能力。这些无不需要教师通过引导来帮助学生实际操作、认真观察,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和概括,逐步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并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也为今后学习乘除打下基础。开始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发展中,在各个年级我们都应该注重对其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把教学思维渗透到每一节数学课的各个环节中
不论是教学新知识还是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把它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例如:学习两位数乘法时,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相乘,要求学生明白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地方,再总结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学生明白了道理,就从直观的例子中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加深了印象,同时也发展了思维能力。教学中也有这样的情况,为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在一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出一两道稍难的题目来作为训练思维的内容,这种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运用在某一节课内或者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内,也是值得提倡的。在教学中始终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为了掌握某一特殊内容或方法时进行这种特殊的思维训练是有必要的。
四、把教学思维浸润于数学教学的各部分内容中
任何一个数学内容,都是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体现。所以,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比较来揭示其本质特征,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例如:学习长方形时,不能直接画一个长方形,说这就叫做长方形。而是通过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实物图形,让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再抽象出图形,最后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在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时,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判断和推理能力。如: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不宜直接举例就做出结论,最好通过举两到三个例子,在每个例子中,引导学生作出个别判断,再引导学生对这几个例子一一分析,并找出它们的规律,即等号左边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接着与第三个数相加,等号右端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最后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其结果不变。最后老师作出一般的结论。通过这样探究,不仅使学生更加理解加法结合律的概念,而且还使学生学到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