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心理素质教育在中职德育工作中的应用
2011-12-29张艳秋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7期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系统工程,由于中职教育的特殊性,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就显得尤为困难,这就需要我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德育和心理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联系。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过程中心理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在宏观上就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提出一些构想,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德育工作;中职生;心理素质教育;心理辅导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如何使德育工作适应迅速发展变化的形势需要,提高德育工作效果,是每一个德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在中学生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惑甚至障碍或变态,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对他们心理素质的培育。
一、当前德育工作中应用心理素质教育的现状
1.认识上的不足
虽然越来越多的中等职业学校和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心理素质教育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不可否认,这一认识在不少人那里还处于自发的阶段,有待于理性提升,从而达到自觉阶段。同时在心理学界还存在一种比较片面的观点,认为中职生心理素质培育固然是必须的,但与德育的关系不大,不应将它纳入到德育的体系中。
南京大学的学者杨明在他的《德育学与心理学之相关性及实践意义》一文中指出:心理素质教育与德育在我国从古代到现代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交融的。“现代的德育学理论是传统德育思想理论合乎逻辑的发展成果。无论是传统的德育思想理论,还是近现代的德育学,从来都是重视研究德育客体的心理现象,注意吸收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的。”由此可见,德育与心理素质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是紧密联系的,是相辅相成的。
2.硬件上的不足
就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现状来说,首先大多数的学校都没有心理学方面的专职教师或者专业的心理辅导员,这是由于中职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实践中最具体的表现就是心理素质教育的工作者(如心理辅导员)配置不到位,中等职业学校搞德育教学的真正懂心理学的不多;其次,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在德育课程和心理学课程设置上存在不合理的现象;最后,在绝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里面虽然也设有德育教研室或德育教研组,但是它们往往和学校里的思想政治课教研组是“两个班子,一套人马”,思想政治课程并不是德育的全部,而政治课老师们在完成自身的课程教授后很少有人去关心学生的心理问题,况且要政治课教师们去精通心理学教育方面的技能也是不现实的,所以想要单纯通过德育教研室(组)这种渠道与全校学生去沟通是不可行的,明显缺乏心理素质教育的“渗透”。
二、在德育工作中加强心理素质教育的构想
1.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心理教师、心理辅导师的培养与引进,提高德育教师队伍的职业素能,建立一支专业高效的心理教师队伍
建立一支纯粹由专业的心理专家组成的教师队伍,在绝大多数地方的中等职业学校那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在职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心理学知识与技能,达到心理素质教育的目的。郭沫若说:“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死读书把活人读死,活读书把死书读活。”为了教学生读好书、做好人,教师仅仅有课本的知识远远不够,还应该懂得心理学。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德育的长期效果非常关键。
2.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实行个性化教育
中职生大多是初中毕业后上不了高中才读中职的,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甚至被歧视的弱势群体,他们当中学习差、品德差、行为差的不在少数。将这一群体成功转变为社会的有用之材,是职业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义务。
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以及具体的学习内容来设计课堂教学,正视学生中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人格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各种方法的运用,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各种层次的协商都得到成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3.心理素质教育应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热点教育
从中等职业学校现状来看,社会转型期造成了一些学生的心理失衡,心理教育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学生存在诸多心理问题,如自我否定、自我拒绝、压抑宣泄、成才焦虑、物欲焦虑,甚至自暴自弃,等等;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亟须培养创造型人才,这就要求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加大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通过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开设心理卫生讲座、建立学生心理发展档案等,引导学生完善交际心理、择业心理、恋爱心理,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人格,以进一步适应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为投入职业生涯做好心理准备。因此学校心理教育应该充实全新的内容,从心理健康的排障维护型教育发展为心理能力的发展创造型教育。
培养中职生的心理素质与培育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并不是可以截然分开的,实践证明,将前者和后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可以提高心理素质培育的效率,又可以提高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培育的效率,确实是事半功倍。具体的途径和方法可以研究,其基本思路应该是:德育界负责该工作的具体实施,同时为心理学界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协助;心理学界则为该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同时注意研究德育过程中新的心理现象和问题,及时做出理论总结,并反馈到德育界。
参考文献:
[1]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2]燕国材.学习心理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东台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