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灵活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提高
2011-12-29邵瑞玲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9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教师就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发展心理学的“双主体”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客体,教材则是媒体。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拓展思维,将“死”教材变成“活”教材。我认为:在情境教学模式下,教师借助适当的媒体设置问题,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继而采取引导、点拨、答疑、评价等多种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的情感波澜,很容易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
二、放飞学生的心灵,夯实基础,注重启发,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何学好语文?新课标认为学生是关键。这就意味着,教师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有效指导。要求教师有一个开放的观念和心态,根据学生的意愿,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情感态度、知识能力,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发展。事实上,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之所以被称为佳作,是因为它不仅浓缩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且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都独具特色。如何努力捕捉课文的闪光点,抓住课文精妙之处,引领学生细心品味词语、句子乃至标点符号的使用,激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得到语言智慧的启迪?
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是这样做的:(1)感悟父亲的了不起。(2)重点抓住的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出示课件:a.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b.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比较理解:让学生把各自的体会融进这段文字中,再读出来。
拓展:36小时不断的挖掘中,父亲遇到哪些困难?(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大胆想象。)
播放父亲挖掘的视频,让学生更深入直观地感悟父亲的伟大。
教学结果表明: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无拘无束地潜心会文中,碰撞出思想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三、体验学生成功的快乐,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搭建沟通理解的桥梁
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社会学习中进行的,他们渴望成功,渴望被肯定。但是在课堂学习中,难免存在差异,会有困难、差错、失误,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如何对待就显得尤其重要。中国儿童教育工作者卢勤说:“快乐是一种体验,体验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让孩子从小体验快乐,成为一个乐观主义者,比成功更重要。”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尽早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并喜欢上语文老师,喜欢上语文课,勇敢地在语文课上畅所欲言,借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实现课堂真实全面地活起来。
孩子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应当采用一切可能的方法,激发孩子身上的求知欲与求学的欲望”。语文课堂教学中,坚持“主体参与”的“互动式”的灵活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师生间巧妙互动将有效地激活课堂教学,促成学生语言素质的提高,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爱学的乐园。
(作者单位 山东省兖州市大安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