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让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共舞
2011-12-29李胜东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9期
“还孩子自由”,是我美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在美术课堂中,我积极主张学生将自己的个性和创新精神,通过绘画艺术充分地解放出来。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不在黑板上挂示范图,不接受从儿童画报上抄来的形象作品,常常要求学生不使用橡皮,不用铅笔打草稿,然而,我常常鼓励学生大胆、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表现,是我美术教学的第一步。
新课程观念把“现实、情感、构成”作为三大绘画要素。在绘画的表现方面,强调要提高自身的感受,这对学生来说犹如人需要生命一样重要。在教学中我看到,学生在画中表现的都是事物的一般性特征,如圆形代表人头、太阳、花朵,长圆形代表身体、树干、云彩。因为在他们眼里,这些看起来简单的形象,却是本质的东西——物质性。同时儿童对事物的理解也只有质的区别而没有量的不同。如小鸟可以与人一样大,因为他们从鸟会飞、人会走这点出发,认为它们具有同样的价值。这些现象与教材理论的观点是相一致的。值得指出的是,艺术创造是个人直接经验的产物,过多的外来干涉会使学生逐渐放弃真实的感知觉,走向虚假和概念化,因此,让孩子们充分表现他们创新精神和心目中可信的世界,是我对少儿美术教学的宗旨之一。
目前的美术教育仍忽视对学生的情感培养。而我认为这是形成艺术素质的重要环节。在初级阶段,儿童的感情流露大多表现为手持比划式的动作,他们的画面就是这种表情运动的记录。但这往往是一种自我的泄露,不是视觉形象的展示。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各种绘画方法吸引他们,使他们习惯于通过艺术形象来表现自我。如纸板画、拼贴画、线条游戏、色彩游戏等,都是他们受欢迎的形式,孩子在纸上留下的每一个新鲜的痕迹都促使他们热情地去探索新的造型形象,通过实践我发现这是培养儿童艺术激情的有效手段。
在选择有关创作内容的问题上,我碰到过这样有趣的情况,在一次主题为“世界和平”的创作课上,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正画着一张蜡笔画:一大群各国小朋友围着一个太阳,当时我认为这已经很好地体现了儿童爱和平的主题,就请他不要再画了。但她硬要在太阳里面加上一大把胡子,并说,这是小朋友给太阳公公拜年的;她的举动提醒了我:孩子有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体验,对他们的创作热情只能顺水推舟,因势利导。只要学生有感而发地作画,才会给作品带来生命力。
在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教学的另一个侧重点。我认为在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上,要做到各种因素统一协调的发展,在培养学生艺术个性气质上,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而这一切实质上就是“还孩子以自由”的继续,是合理的全面的教育的延伸。
在绘画教学中,如何协调学生的心理素质呢?我发现有一些具备丰富艺术想象力,聪明伶俐的孩子,却不能很好地完成创作,这说明即使很有天赋的孩子,如不注意对他进行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将一事无成。像持久力、自信力、踏实的品质等各种素质,必须在艺术教育中加以培养,这是学生将来从事任何事业必备的品质。
针对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我分别进行了备课和个别辅导。对胆小的学生要求画画时线条连贯不断,果断肯定,以培养他们勇于表现的性格;对没有持久力的学生,要求他们在一种构思上反复推敲、练习,直至找到最合适的描绘方式为止,以培养他们自我控制的毅力;对粗心的学生进行线条结构的训练,以养成他们工作精确的习惯;对情感过于内含的学生给予较多的色彩练习机会,以激发他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另外,我还通过版画课培养学生果断的品质,通过讨论课培养学生奋起竞争的热情。这些品质的养成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保证。
儿童的艺术气质是最易被发现的。一个动作、一张图画,甚至几根线条,几块色彩,都能映射他们的自然天性,及时抓住这些小苗的个性特征,施以相适应的养料,使之顺利地开花结果,应是实现个性教育的关键。如某些被认为是“无艺术细胞的乖孩子”,然而具有良好的色彩感,我就让他在装饰画方面有所发展。爱动脑子容易接受新知识且具备熟练的写生技巧的学生,我就给予他轻松的抽象画课题。如此,我希望万紫千红的百花园的形成。
当代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再只是技巧的训练和情操的陶冶,整个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改造世界和改造自身的一种尝试过程。学生在绘画方面个性得到自由发展,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等他们长大后,他们将以科学的态度和积极的开拓精神,更好地完成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作者单位 青海省格尔木市江源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