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新课改”中的新教师
2011-12-29赵喜中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9期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顺利进行,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要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改革成绩,同时也要看到改革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在坚定不移地把这项改革推向前进的进程中,更需要“新”教师思想新、观念新、知识新、能力新。立异标新、勇于创新、超越自我、与时俱进,站在世纪之初的高度、面对教书育人的高度,做一个真真正正的新课改中的新教师。
一、更新教育观念
在我教的语文课教学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不受一些思维定式的影响,独立表达自己的见解并捍卫自己的见解,允许他们经常有各种奇思妙想,例如:在讲读《在山的那边》一课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山的那边究竟是什么?同学们说得五花八门,都阐述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使我看到了新一代孩子的创新思维。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在我们班,考试从来不排名次,在老师眼里,没有好孩子、坏孩子区别,每个学生都是好学生,把减轻学生的负担作为突破口,使素质教育得到切实的发展。
二、讲究课堂教学艺术
作为一名新教师,除了更新教育观念外,还必须讲求课堂教学艺术,我觉得一堂好课,必须设计一个好的开头,先声夺人,启发思维,一下子就把学生抓住。
例如,情境法:创设氛围、激起共鸣。“大雪漫天,狂风怒吼,爆竹声声,在现代文学人物画廊里,艰难地走出一位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神色悲哀、白发蓬松、目光呆滞的四十上下的女人。那又瘦又长的左手提着一个装着一只破碗的竹篮,干枯的右手拄着一支下端开裂的长竹竿。这就是祥林嫂——鲁迅著名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一个惨遭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迫害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1924年3月25日发表在《东方杂志》上的小说《祝福》。”如此的开头,不能说不引人入胜吧?
开头的艺术形式多种多样,或渲染一种气氛,或创设一种情境,或高唱一首歌曲,或竞猜一个谜语等待,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还有教学语言艺术、早期开发的艺术、“望闻望切”艺术、幽默的艺术、巧用“体态语言”的艺术等等,都有待于我们去认识、去领悟、去开发、去实践。
三、走向开放式教学
多年来,在传统课程观笼罩下,把语文课本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经典,严重地禁锢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新课程观念告诉我们,教材知识绝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在教学中我们要有选择性!自主性!实用型!为此,在教学中我首先把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带进课堂,把社会热点,生活感受,时代脉搏,制度利弊当做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材料。让学生们做到“世事洞悉皆学问”。如在讲授“喂,出来”一课时,把学生带进社会,走街串巷,亲眼目睹,观察社会中环境污染和不良的行为习惯,并提出合理建议,想办法制止这一“脏、乱、差”的现象,让学生很快进入情境中,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水到渠成,无不慨叹作者的高妙之处。这样在教学中,我们打通了课堂与社会,课本与学生的通道,努力构建校内校外沟通,课内课外连动,教学与实践互动的语文教学体系,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真正创设出具有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化,真实的、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语文课程。
因此,做一名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课改”中的新教师已是当务之急,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反省、总结,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作者单位 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太平山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