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 培养健康心理
2011-12-29张雪平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9期
一、愉悦乐学
心理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情绪直接影响其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愉悦轻松的心境能使大脑清醒,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理解力。反之,压抑的心情会使大脑受到抑制,思维混乱,学习效率大减。课堂教学中,当老师笑容满面、亲切可人地踏上教坛时,台下的学生顿感如坐春风般的舒坦自如,心情也随之兴奋、高亢起来;反之要是台上的教师沉着脸,一言不发,台下的学生肯定惶恐不安,预感将有场“暴风雨”即将来临,心灵上的不安肯定直接影响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生理心理情况,一节课难以全神贯注坚持始终,许多时候,他们的思想开了小差,课堂上便出现了冷场,当他们的注意力发散,教者就应该呈现一种新刺激物,把他们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让他们头脑中倦怠的细胞重新活跃起来,爱玩爱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当他们一碰触到这些玩意儿,注意力就会不自觉地被牵引回来。作为教者,要时刻让孩子们拥有愉悦的心情,变沉闷的课堂为快乐的园地,让孩子们乐学爱学,不再是“要我学”,而是从他们的内心发出“我要学”的呼唤。
二、激励自信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总结出的皮革马利翁效应表明,当学生能够得到教师的期待,在老师的心目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时,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大大加强。德国著名教育学家斯蒂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的激励、期待、关爱会逐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促使学生步向成功。激励的方法很多,甚至于一个动作、一个手势、一句话语、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亲切的笑容,对学生都有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期待作用。课堂上,对于能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正面的强化,如“你真棒!”“真好!”“有创意!”就算答偏了,也应给予高一等的鼓励性的评价如“能开动脑筋真好!”“能说得更好些吗?”“真是个勇敢的孩子!”此时此刻学生就算挫败了,但丝毫不会感到难堪、沮丧,因为老师的评价已经从另一个方面肯定了自己,他对自我还是充满自信的。不少孩子不敢举手发言,是因为胆小怕事,这时如果老师对他们投以期待的目光、亲切的笑容、鼓励的话语:“老师相信你定能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对吗?”当孩子接收到老师真诚的支持、鼓励、期待时,必将大大提高自信,大胆地迈出第一步。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你想做到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使他竭力地给母亲父亲带来欢乐,那你就要爱护、培植和发展她身上的劳动自豪感。这就是说,要让儿童看见和体验他在学习上的成就,不要让儿童由于攻克落后而感到一种没有出路的忧伤,感到低人一等。”让学生在求学路上时刻感受到成功感,树立“我不是差生”的观念,使他们的求知欲、学习热情得以持续延伸,这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三、活动助教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知识是一个网状体系,学生在自觉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而且可以通过相互启发和学习,创造知识,从而提高能力,发展个性。在课堂上鼓励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道具、编演课本剧、小组探究辩论等,培养孩子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合作竞争的意识,以及不断创新的精神。可见课堂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和增强心理素质,教师应该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多给学生活动的机会。
四、以身作则
模仿是青少年的一个显著特征,曾有人说过:“青少年是天生的模仿家”,学生人格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强,模仿是他们自身人格完善的一种方式,学生对老师有着一份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特殊信任感,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一切一切都对学生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对他们的心理成长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要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尤其是心理素质。“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教师优良的个人示范对于青少年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最有用的阳光”。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每一位新世纪教育工作者所必备的。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我们需要的是学生以整个的身体和整个的心灵来到学校,并以圆满发展的心灵和甚至更健全的身体离开学校”。21世纪是风云迭起的时代,是竞争的时代,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跻身未来,跨进世界大门的“通行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
(作者单位 吉林省孤儿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