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运用导入方法上好语文课
2011-12-29贾忠民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9期
“导入”是上好每篇课文的首要环节,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本课时的后面学习和教学质量。好的导入法,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可以起到降低知识难点和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的作用,为新课的展开创设良好的条件。在语文教学中,我十分重视运用导入法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收到了良好效果。我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法,其具体做法如下:
一、情趣导入,激发兴趣
此法要求老师想方设法创设情境诱发中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兴趣,在较短时间里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如讲授七年级上册《紫藤萝瀑布》时我这样精心导入的:(大屏幕出示紫藤萝花的画面,放一首轻音乐)同学们,当你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时,你会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许多许多。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花草,相同的花草面对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审美感受。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有眩人眼目的美丽,有跳跃闪烁生命。作者从这些小小的生命中发觉出许多美好的品格,并借此表达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下面让我们来品味一下这篇散文,看看作者怎样传达了这样的一种追求。于是学生的兴趣很快被调动起来,让我顺利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二、以旧带新,引入新课
根据课型要求,我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学生已学过的课文,为讲授新课铺垫。如讲授七年级下册的鲁迅《社戏》时,我是这样导入的:童年,天真烂漫,童年的生活,多姿多彩。提起童年,我们有着说不尽的话题,充满了美好的回忆。本册第一课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深情回忆了童年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充满童真童趣。今天我们将学习鲁迅先生另一篇记叙童年乡村生活的小说——《社戏》。文中的趣事,可能我们也有体会,让我们走进作者的童年往事,去领略一下吧!这样对学生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很好地调动了他们的兴趣。
三、题解导入,启发思考
此法要求老师抓住课文题目或章节、问题的标题予以解释、讲解来导入新课。如讲授九年级下册《孟子两章》时,我抓住标题,这样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我们在讲“诸子百家”时常提到“孔孟”二人,此处的“孟”即“孟子”,大家对他知多少?对于这样一位儒家学派的大师,你还知晓他哪些流传千古的精辟言论呢?他的这些言论代表他怎样的人生态度和政治主张?让我们走近孟子,去品读他的《孟子》两章。
(作者单位 河南省南乐县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