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按需印刷机制下图书的生命周期

2011-12-29王旋

出版参考 2011年7期

  台湾出版社正经历一场极大的挑战,这股挑战的压力来自于市场规模的缩减以及竞争者势力的扩大。台湾出版业如何应对挑战,坚持出版活动的本质,继续扮演传递知识的角色并兼顾永续经营的优势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数字印刷中的按需印刷(简称POD)生产机制,对台湾的图书出版社来说是另外一场出版业的革命,因此,要在出版市场生存,就必须先清楚POD所带给的优势。
  POD与传统出版相比,采用的是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POD了解到图书也有所谓的生命周期现象,如在图书被推出的初期,有一段我们称之为“市场试销期”,在这期间图书知名度尚未开放,必须藉由市场试销的方式来测试图书被市场接受的程度,因此POD机制就是最好的一个机会点,因为这阶段的图书需求量少,而将来到“图书畅销期”的阶段,销售状况极佳则会有第二三次印刷的机会,这个阶段由于需求量大,因此较适合以传统印刷方式印制,而不适合采用POD的出版机制。当畅销期结束后,书目将成为库存书目,由于已过了畅销期,所以市场的需求量也会呈现锐减的现象,为了保有出版的机会,在这个时期采用POD出版机制,进行所谓的再印制可说是再合适不过的方式了。最后,图书会进入书本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绝版书期”,如果有印制需求出现,POD又是一个有利的机会。此外,POD另外一个优势,就是无库存压力的优势,因为这一个优势,所以出版社将可以轻松处理退书的各种问题,当然也可以省下一大笔可观的管理成本。因此,越来越多的出版社普遍使用POD创造更多价值。
  台湾的城邦集团、秀威信息、华文网、UDN联合出版等,都是成功开拓POD经营模式的厂商。这几个公司不仅结合了POD的机制,还史无前例地提供一般消费者自费出版的服务。以往图书出版都需用大笔的印制费用才能出版,但如今在POD机制盛行的数字时代下,每个消费者皆可自行自费出版,不但颠覆了传统出版的价值链,也造就了许多网络小说家。在数字出版时代下,真正出版的重点是在内容,一本书的好与坏完全取决于内容,因此“内容为王”这句经典,可说是每个出版商的生存要点。
  任何出版策略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而在出版的选择上,也不应忘记“每本书都有被印的权利”,在现今开放的社会里,人们渐渐有不一样的思考路线,结合POD出版的机制打造出来的图书生命周期,想必对于出版商来说是一大创新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