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亲子读物应对少子化趋势

2011-12-29铭静

出版参考 2011年8期

  台湾少子化问题日趋严重,对亲子读物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华语日报》《妈妈宝宝》《小天下》及《亲子天下》等杂志分别有不同的应对方式。其中,新移民成为新的读者族群,让《华语日报》在面对少子化危机的同时,也能持续进步,在平面媒体中持续保有一席之地。
  
  调整读者族群 《华语日报》瞄准新移民
  新移民通过报纸内容学习华语,成为《华语日报》新的客户群。《华语日报》副总经理夏成渊说,少子化的社会趋势,不是这几年才出现,《华语日报》读者多为亲子及教师,虽然台湾的出生率下降,但却出现了新移民的商机。
  针对新移民利用报纸学习中文,夏成渊说,《华语日报》的教育使命是以帮助每一个人学好中文为最大目的。《华语日报》特有的注音符号系统、亲子教育专题及台湾文化与时事都是新移民最好的学习选择。《华语日报》重视的是如何帮助儿童的教育成长,以及新移民如何通过《华语日报》学习中文,适应台湾的居住环境与地方文化。
  夏成渊表示,《华语日报》平均发行量目前维持在15万-18万份之间,其中9成以上来自订阅,其余为零售及网络订单。《华语日报》秉持着教育责任的理念,同样重视的是刊物内容是否符合读者需求,以及教育效果对孩子造成的影响,而非市场的占有率。
  
  《妈妈宝宝》杂志电子化 开发不同读者
  独身族、少子化的社会现象影响的层面很广泛,《妈妈宝宝》杂志社社长邓懿贞表示,2009年《妈妈宝宝》广告营业收入稳定增长,而在发行的营业收入却减少了5%。她认为,少子化短期内并不会直接反应在发行营业收入上,这可能与电子化杂志的推出有关,但这个现象确实影响到实体杂志的销售量,可是短时间内没有明显的数据显示。
  面对这个现象,《亲子天下》杂志总编辑何琦瑜则表示,正因为少子化,父母更关心孩子的成长,据杂志内部统计,家庭平均用薪水的1/3投入亲子教育中。《亲子天下》去年营业收入已破亿元新台币,发行量大约有8.5万册。
  
  《亲子天下》锁定目标族群 不调升年龄层
  关于少子化造成读者年龄层变化的现象,何琦瑜表示,《亲子天下》不会随着读者年龄变动而改变目标族群,因为这个市场仍然存在。她观察到教育政策对儿童杂志存有一定的影响力,高中的青少年较重视自我的阅读能力,并非学科考试,将原先的目的升学转为目标建立,父母也会为了协助孩童找寻兴趣而充实自己、购买相关刊物。另外,《亲子天下》内附有“家有青少年”“家有学前儿”专栏,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学童提供不同的内容。
  许耀云表示,小天下出版的《未来少年》一开始就设定好方向,并非因为读者年龄层提高而另外发行。
  
  亲子刊物改版 内容重议题性
  《华语日报》之前的阅读年龄层为5-8岁儿童,去年9月份改为周版,将适合5-8岁儿童阅读的部分改成初阶版,另外新增了进阶版,适合9-12岁小朋友阅读。周刊改版后,也在版面的分配上做了适当的调整,推出新单元及独特的阅读设计,使读者更方便阅读。目前平均发行量初阶版约为8万份、进阶版约4万份,销售稳定。
  夏成渊表示,改版的目的与少子化趋势无关,起初报社希望以周刊及日报作为市场区隔,日报的编撰是适合8岁以上的孩子阅读,喜欢阅读周刊的读者群可以续订日报做衔接。后来发现小朋友还是习惯周刊的阅读周期,于是将周刊的教育计划提升为7年。《华语日报》团队总是不计成本做到最好,因为家长在乎的是效果,价格是其次。
  《亲子天下》总编辑何琦瑜发现童书销售量逐年上升及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因此将目标族群设定为5-15岁。原来以双月刊的方式发行,在去年4月决定改为月刊,重视议题探讨。何琦瑜说,未来或许会以网络经营为主,但内容还是最重要。
  
  掌握读者习惯强化刊物图片
  图片为文字的辅助工具,让读者在阅读时能有身临其境之感,近年各大报纷纷加大图片新闻力度。夏成渊说,更值得注意的其实是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国际信息、简洁文字的阅读需求与纸本阅读时间的缩减等市场现象已成为趋势,刊物内容适时换血是必要的应对方式。
  另外,科技化造成读者阅读时间的缩减。夏成渊表示,纸本阅读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可能会改变,但电子化的阅读能否取代原本的阅读互动优点及乐趣,仍待观察。有些电子化的互动,如APP,很吸引读者,但是有些只是将纸本图片单纯地转成了电子图片,那样的电子化就缺乏互动,呈现在平板计算机时就显得过于沉重,未必能够完全取代轻巧而且好携带的纸本。
  《妈妈宝宝》则在2010年推出电子杂志、iPad版杂志,邓懿贞说,推出电子化杂志不会威胁实体杂志销售,反而会拓展不同阅读习惯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