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蜜蜂出版的艺术之路

2011-12-29翟维纳

出版参考 2011年8期

  对于大众出版领域的民营图书出版企业来讲,多数不愿意涉及具有“制作成本高”“读者小众化”“首印量偏低”等特性的艺术类出版物。对于资金相对来说较为缺少的民营图书出版企业来讲,在完成了原始积累熬过了“生存”这一难关以后,自然会将公司经营的重点放在“赢利点”上,此时符合市场以及大众阅读口味的各种“畅销书”“跟风书”自然会受到一定的追捧。所以在近年的图书出版市场上,除了“紫禁城出版社”等这些国有大社,民营书企很少涉及“艺术类图书”这一领域。但是,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经营理念与出版方向,在众多的民营出版企业之中,蜜蜂出版一直以出版文化艺术类图书见长。其“世界艺术经典”“文化 阅读”“美学 哲学”等书系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不同于一般书商包装畅销书的方法,对于这种大众艺术类图书,蜜蜂出版有一套自己独特的选题、制作、宣传的模式。
  
  摸索经验形成方向
  
  蜜蜂出版(即北京蜜蜂智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最早成立于2007年,后于2008年调整经营策略,以图书出版为公司业务的重要组成,先后出版了商业漫画书《卡耐基的下午茶》、手绘心情书《鼠女的小时候》、“艺术与经典·生活”系列《珠宝情缘》以及经管类图书“管理学家”书系。这一批图书出版后,在市场上引起的反响不尽相同。“艺术与生活·经典”系列出版后不久就将版权卖到韩国、日本等地,受到海内外广大艺术爱好者的追捧。配以漫画形象“酋长卡巴拉”的《卡耐基的下午茶》等也引起了不错的市场回应,但是一些单纯的经管类图书并没有取得先期预想的效果。广泛的艺术出版资源以及目标读者明确的细分市场,使蜜蜂出版在之后的艺术出版之路上越走越顺畅。
  
  抓住出版热点
  
  在民营图书出版企业操作大众类畅销书时,明星效应起了很大作用。如今市场上各类畅销的生活类、文学类书籍,背后有明星或者知名作家的支撑,即使相关图书不会特别畅销,但也不会造成特别滞销的场面。艺术类图书并不属于大众类图书的范畴,因此很多人认为:在为艺术类图书策划选题时,名家效应作用不大——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想法是一种误解。
  蜜蜂出版在策划“世界艺术经典”这套图书时,首先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虽然对于普通受众来讲,艺术家不如明星、作家那么贴近自己的生活,但是像达·芬奇、梵·高、塞尚、高更、米开朗基罗……这些广为人知的艺术大师早已超越了普通艺术家的范畴。他们那些经过时间过滤的经典之作,要比许多当代作品拥有更多拥趸。所以编辑在策划这套书的选题时,更倾向于选择这些过往历史中举足轻重的艺术大师,使他们穿越时空“站”到当今读者的面前。
  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以及根据其小说改编的电影前几年受到很多人追捧,掀起了一阵“达·芬奇热潮”。达·芬奇是一位在绘画、雕刻、医学、科学、机械等很多方面都有研究的天才大师,在这种外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蜜蜂出版推出了“世界艺术经典”的第一辑《达·芬奇笔记》,成功地在大众阅读兴趣与公司的艺术选题方向之间找到了一个交叉的聚焦点。在大众聚焦点上,打响“世界艺术经典”系列第一炮,为系列图书的后续出版奠定了良好的口碑基础。
  
  优秀内容保证出版品质
  
  蜜蜂出版在推出《达·芬奇笔记》之前对市场上有关达·芬奇的图书进行过一些调查。除了如《达·芬奇密码》等以达·芬奇的作品为线索的小说之外,还有一些传统的名人传记,以及专业性较强的素描解析等图书。而集达·芬奇终身成就的“笔记”则相对出版较少。三联书店很久以前出版的一个版本选取了达·芬奇的部分笔记内容,但没有相关绘图。于是由蜜蜂出版策划、新星出版社出版的《达·芬奇笔记》不仅配有近400幅达·芬奇的手稿珍品,更全面翻译了原来手稿上的注释。对这类大众性质的艺术书而言,内容上的完整化、全面化很大程度上可以填补在国内出版业中相关领域的空白。
  对于这种大师级的人物,相关出版物已经很多。如果想在有限的目标读者群中争取到自己的读者,首先就要求避免内容同质化,正如前面对《达·芬奇笔记》的分析:有关这类大师的出版物传记和一些专业类的画册等,真正能从正面了解他们生活、理想、艺术经历的中文图书很少。紧随《达·芬奇笔记》之后出版的《梵·高艺术书简》就抓住了这种选题方向,这本书并没有从观察者的角度来讲述梵·高的生活,因为欧文·斯通的传记体小说《渴望生活》已经在国内畅销多年,从传记的角度与之竞争肯定在说服力与影响力上都不敌他人,所以《梵·高艺术书简》选取了他与亲朋好友的通信和相关绘画作品。梵·高在艺术初期的苦闷生活和对艺术的追求向往使平日孤僻的他喜爱以书信的形式向亲人、朋友、艺术家讲述自己的苦闷彷徨与艺术理念。这样,他自己的思想就完全客观地呈现在读者们面前,此书选取了一种新的角度,其收藏与史料价值不可忽视。对于给普通大众读的艺术类书籍,内容的选取很重要。
  
  整体意识
  
  蜜蜂出版在最初策划“世界艺术与经典”这套图书时,有一个与《达·芬奇笔记》相似的选题,即为比亚兹莱。奥博利·比亚兹莱曾经因图书和杂志插画而红极一时,但他于1898年因为肺病而英年早逝。20世纪初,鲁迅等大师慧眼识珠,大力向国人推荐他的黑白插画。近年来,有关比亚兹莱的书籍在国内相当少见,所以我们在策划此书时,有意把它策划为同《达·芬奇笔记》《梵·高艺术书简》等图书相同的“世界艺术经典”系列。但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不少问题。
  首先在遗稿方面,比亚兹莱英年早逝且性格孤僻,他留下的文字并不如达·芬奇、梵·高那样丰富。其次,或许是因为疾病而预感自己时间短暂,比亚兹莱拼命寻找一条快捷的艺术途径,他选择以简练的手法来发挥自己的才智,所以他留给后世的多为黑白插画。
  单独就比亚兹莱的成就来讲,这两个问题或许无关大碍,但是落实到具体的图书出版层面上,就不得不令人深思。《达·芬奇笔记》一书为16开、荷兰板封面、内文300多页的精装版,浅黄棕底色封面很能代表达·芬奇与梵·高等人的风格。但是《比亚兹莱:最后的通信》首先面临内容不足的问题,如果这本书的版式和前面的书籍保持一致,很显然内容上的不足会使整本书显得单薄。其次,单纯就设计上来讲,浅黄棕色的封面也与比亚兹莱一贯的忧郁个性不符。所以,我们在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忍痛割爱,没有把《比亚兹莱:最后的通信》收录到“世界艺术经典”系列之中,而是作为一本单行本出版发行,将开本改为32开,封面使用蓝色专色铺底。这种设计不但在内容上不显得空旷,书本的整体气质也与比亚兹莱一贯的气质相衬。
  对于“世界艺术经典”这套书来讲,这样的做法保持了书系的整体性与一致性。相同的版式设计、类似的封面,这种持续性的信息已经在读者心中形成了一种标识。整套书籍要比单纯的单行本更有分量,更具说服力,而且从营销、发行的角度来讲,单一图书的推介还会起到连带作用,带动同系列其他图书的销售。
  
  小众慢热的营销方式
  
  同其他图书的宣传方法类似,蜜蜂出版这套书在平面媒体的新书推介、书评、新闻、网络媒体、电台读书节目等常规渠道也都进行过宣传,应该说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读者相对于“小众”的艺术类图书来讲,这种宣传方式不一定会取得最好的效果。
  在后来的宣传工作中,我们首先在豆瓣的相关小组发帖,甚至专门为某本图书建立了豆瓣小组。公司的微博和博客上也在一直张贴最新的图书信息。我们也很注意图书本身的推介功能,在设计图书勒口的时候,一般都会有“延伸阅读”,我们会在上面张贴3、4本自己出版过的同类图书的封面和一句话简介。这种口耳相传的慢性营销方式对特定书籍起到了宣传作用,对品牌推广来说效果也很好,使“蜜蜂出版”在艺术类读者的小众圈子里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
  
  艺术书店以及相关延伸服务
  
  蜜蜂出版有时针对重点图书也做这样一种工作:印一些图书海报,赠送给相关书店,如798里的旁观书店、罐子书房、中央美院书店等。这类书店的顾客,往往就是我们的目标读者,在张贴过海报的书店里,相关图书的销量往往不错。更重要的是,此类书店一般都拥有一些固定的客户群体,久而久之这些顾客也渐渐发展为蜜蜂出版的忠实粉丝。
  2010年10月,蜜蜂出版自己的书店——蜜蜂书店在北京著名艺术区宋庄开业。宋庄在国内艺术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所以蜜蜂出版的图书在这里更容易获得当地读者的认可。该区域的常住人员有画家、艺术爱好者,他们除了对艺术图书有很大的需求之外,对相关艺术服务也有很大需求。蜜蜂出版在出版优良艺术图书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艺术品翻拍、画册出版、图书出版等服务,这样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艺术出版、艺术品代理、书店服务商业链。
  由出版图书到吸引读者,再到吸引画册出版业务、艺术类代理服务。或许,同适应新媒体的动漫等产业相比,这种相关产品发展的速度较慢。但是,如此良性循环下去之后形成规模,蜜蜂出版的品牌价值与经济产值将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