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量身定做输出系列图书

2011-12-29李广良

出版参考 2011年13期

  对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版权输出,有人总结是:“一靠碰,二靠送。”固然这种判断大有玩笑的意味,但也道出了许多版权输出工作者的难言之隐。
  
  破 解
  
  可持续的版权输出方式是,量身定做输出系列图书,变原来的被动输出,为新型的主动策划,变原来的单本输出,为新型的系列输出,一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
  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吴伟也指出,出版社在进行版权输出时应尽量推出系列图书,因为输出一本图书和输出10本图书的工作程序是一样的,但系列图书的影响远远大于单本图书的影响。
  
  案 例
  
  量身定做输出系列图书,我国几家出版机构有着非常成功的案例:较“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扶持和资助力度更大的“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在2009年全面启动,列入该工程第一批项目的图书,无疑都是中国版权输出品质和规模的标杆,包括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中华文明史》四卷本、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发现中国”系列、江苏凤凰出版集团的“中国符号”系列、五洲传播出版社的“人文中国”系列和浙江大学出版社的“中国科技进展”系列,无一例外地都是量身定做的输出系列图书。
  
  优 势
  
  量身定做输出系列图书,主要有以下优势:
  一是适宜输出。因为这些图书本身就是按照国外出版社的出版偏好、按照国外读者的知识背景和阅读目的策划的,因此适宜输出是题中应有之义。
  二是便于输出。因为一套丛书、一个系列,在向国外出版社推荐版权时,等于只是一个大的、所指鲜明的概念。甚至可能除了主题词,几十本书的内容提要都是一模一样的。如浙江人民出版社列入“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15种),只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么一个国际通用的概念,相反,若是一本本介绍其中的《川剧》《木卡姆》《热贡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无疑对翻译水平、背景知识等都提出了太高的要求,版权输出成功率也就打了折扣。
  三是放大输出效果。零打碎敲的一本书,很容易就淹没在全球几百万种图书的汪洋大海之中。相反,一套丛书、一个系列,则可能引起国外合作伙伴的更大重视,继而引起国外发行商的更大重视,最终更加顺利地抵达国外读者的手中。
  
  策 略
  
  量身定做输出系列图书,要适当注意以下策略:
  一是在选题上要做到中国原创、世界共享。要善于利用国内既有相关出版物和研究成果,聚集国内一大批最具代表性的,特别是已经被中国读者和市场认可了的作者,同时,要善于借鉴国外已经出版的相关主题的系列图书的成功经验。为了保证版权输出后的图书销量,也就是保证版权输出成功,要在选题策划阶段明确系列图书的读者对象。
  二是在运作上可以邀请拟合作国外出版社提前深度介入,有利于确保系列图书成书后的品质和市场。
  三是在版权输出工作中要统筹多语种、多国家(地区)、多版次、多类型授权,以在成本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取得最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首先,同一套图书可以授权不同语种的翻译版权,这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如五洲传播出版社的“人文中国”系列的部分版权,就转让到了英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匈牙利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其次,同一个语种的翻译版权,可以分别授权给不同国家(地区)的多个出版社。如德语是德国、奥地利、列支敦士登的唯一官方语言,是瑞士、比利时、意大利、卢森堡的官方语言之一,如果合作伙伴同意,完全可以把一套丛书的德语翻译版权同时输出给几个出版社。有的国外出版社虽然规模庞大,具备全球发行的实力,但是具体到某一国,由于政府管制或市场能力等原因,可能还是要委托该国的发行商来代理发售,而且很可能销量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尝试干脆在该国另找一家熟悉本地图书市场的出版机构授权该语种翻译版权。再次,在签订版权输出合同时要约定好确切的版次,要注意版权输出合同授权期限管理,以便版本修订更新或者授权到期后,可以重新授权给新老合作伙伴。最后,对于某些系列图书,要注意把精平装版、电子版,甚至电影等多种类型的附属版权区分开来授权。
  四是可以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比如,由于我国印制成本低廉,可以把国外版的印制业务放在我国境内完成。
  五是积极参与国家设立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对外推广项目,不仅可以获得一定数额的资助,而且可以在对外宣传方面得到国家层面的指导。
  
  前 景
  
  现有的量身定做的输出系列图书,主要针对的是传统文化、当代中国等中国概念主题,基本处于大众出版领域,而专业出版领域则涉及较少。因此,虽然几家大型出版集团和外宣方面的出版社先走了一步,但对大多数专业出版社、大学出版社而言,量身定做输出系列图书,以突破版权输出工作的瓶颈,仍然大有可为。